預開型安養信託 兩大優勢
隨著高齡化社會快速來臨,國人對於晚年生活的財務保障與照護安排愈加重視。兼具資產保護與靈活運用功能的「預開型安養信託」近年迅速竄紅,成為國人提前部署幸福老後的重要工具,今年首季底預開型信託人數已突破10萬人。
不少業者已將預開型信託的服務對象擴展至青壯族群,透過雙軌資產運用設計,包括定存與定期定額申購基金,不僅強化資產的長期累積效益,同時也維護資金的安全性。這樣的安排,讓信託帳戶不再只是資產「存放區」,更能成為資產穩健增值的工具。
據信託公會最新統計,今年首季全台預開型信託受益人數較去年底成長2.3%,總數已突破10萬人,達10萬0,762人,信託財產本金累計達217億6,176萬元,顯示民眾對該產品需求持續升溫。若依預開型信託累計受益人觀察,由玉山銀行拔頭籌,但由累計信託財產餘額計,今年首季的前三大排名則為台北富邦銀行、玉山銀及兆豐銀行。
其中,玉山銀行自三年多前即積極推動預開型安養信託,在銀行中表現拔尖。截至去年底,玉山銀的安養信託財產已達148億元,受益人數將近6,000人。
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指出,目前已有23家銀行開辦預開型信託業務,各家條件、收費與資產運用方式不盡相同。為便利民眾查詢比較,信託公會已於官網整合各家資訊,涵蓋開戶門檻、信託財產類型、管理費用及可搭配的投資工具,協助民眾依照自身需求挑選最適合的信託服務。
預開型信託最大的特色,在於「先設帳、後動用」的彈性安排,且在尚未動用信託財產前,得以減免管理費,大幅降低初期財務負擔,突破多數民眾「等老了再辦」或「設立信託就要一直繳錢」的疑慮。呂蕙容強調,這種設計不僅吸引高齡族群,也開始獲得越來越多年輕人與青壯年家庭青睞,作為提早規劃退休與資產傳承的起點。
「預開型信託不只是年老者的選擇,更適合年輕人提前布局未來。」呂蕙容指出,透過信託機制可防堵詐騙、限制財產濫用與不當解約風險,對於逐步進入中年、開始累積資產者而言,是兼顧資產成長與風險防護的最佳解方。隨著國人對財務自主、長照準備與資產保全意識逐步提升,預開型信託正從過去針對高齡族群的保守服務,轉變為全民都能運用的智慧財務工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