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羅馬尼亞「熊多為患」:人熊之間的安全怎麽平衡?

川普政府再出手!美國務卿:開始撤銷中國學生簽證 鎖定2類人

梅雨鋒面來了!今全台明顯降雨 吳德榮:下周二鋒面再來

台幣強升讓壽險業接軌卡關 金管會鬆口:再給一次機會

新台幣升破30元衝擊壽險業資本適足率(RBC),連動影響2026年是否可順利接軌TW-ICS的過度化措施。金管會主委彭金隆27日首度鬆口,若6月底業者RBC未達200%法定標準「會再給你一次機會」。記者蘇健忠/攝影
新台幣升破30元衝擊壽險業資本適足率(RBC),連動影響2026年是否可順利接軌TW-ICS的過度化措施。金管會主委彭金隆27日首度鬆口,若6月底業者RBC未達200%法定標準「會再給你一次機會」。記者蘇健忠/攝影

新台幣升破30元衝擊壽險業資本適足率(RBC),連動影響2026年是否可順利接軌TW-ICS的過度化措施。金管會主委彭金隆27日首度鬆口,若6月底業者RBC未達200%法定標準「會再給你一次機會」。

「再一次機會」是什麼?保險局長王麗惠說,業者的RBC是每月計算,6月底是會計師簽核,之後例如7月或8月股匯市轉佳,RBC自結數回升了,業者找會計師簽核確認後,金管會就可以來考慮。

依規定,2026年保險業接軌TW-ICS適用在地化和15年過渡化措施,最大前提是「RBC需達200%法定標準」。白話文說,若RBC未達標,就無法享用接軌的優惠措施,也因無法享有優惠,一接軌大股東就面臨龐大增資壓力。

以2024年底RBC來看,三商美邦(2867)RBC僅136.3%低於法定標準,新壽僅221%,市場關注這兩家業者是否能順利接軌。

王麗惠說,業者要來申請TW-ICS過渡措施,是以6月底半年報的RBC作申請過度的一個條件,9月底前接受申請並做後續審核。

但因近期財報數字波動大,若6月RBC未達標者,可採後面月份自結數並經會計師簽屬確認做申請適用過渡的參考依據。

市場指出,因業者需在9月底前送件申請TW-ICS接軌過渡措施,因此「喘息月份」可能只有7月和8月這兩個月份。

金管會27日由彭金隆率四局局長主持端午茶會,市場關注台幣暴升衝擊壽險業獲利、RBC和淨值等財報數字,甚至影響到2026年能否順利接軌。

彭金隆坦言,壽險特性是很大部位不會去實現,但目前會計制度是把未實現和已實現損益併同在損益表上表達,但本身沒有立即兌領或風險,純粹是評價上波動。

也因評價上波動導致壽險業獲利過度擺盪,呈現過度悲觀和過度樂觀情況。2024年壽險業獲利才創史上次高,2025年也沒有太大變化,為何會變成這種狀況?壽險業經營周期很長,財報卻訂在每半年或每年,這套報表是否可以衡量壽險業經營?

金管會觀察壽險業輪廓,是看長期清償能力和流動性問題,而不是看短期財報的波動。這樣好處是導引經營者朝向更長遠角度,而非做短期報表的追求,這只是一個數字,可能有時候不利長期經營。

金管會 財報 新台幣 壽險業

延伸閱讀

彭金隆坦言匯率使壽險業獲利過度擺盪 金管會將採取因應方案

談主權基金 彭金隆:壽險業參與投資公債有助解決資產錯配問題

彭金隆談限空令取消:後續隨時保持高度警戒 採取必要措施

國銀房貸逾放額連九升 反映房市違約風險擴大

相關新聞

解除限空令 彭金隆比喻:手伸久會酸 保持下次出手力道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日在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對金管會解除限空令指出,未來很難預料,金管會仍戒慎恐懼,先前採取限空令,是因為市...

警示戶超標 銀行局長:上周已發函三家銀行限期改善

金管會所統計的全國警示戶,在第一季已超過15萬戶,達15萬0928戶,對此銀行局長童政彰指出,銀行局上周已正式發文,有三...

幕後/辜仲諒辭董事的時點為何在今年股東會後?原因看這裡

中信金控今天傍晚為辜仲諒代發一份辭職聲明,引發金融圈矚目,外界好奇的除了促使辜仲諒請辭的原因之外,也關注為何不是現在辭,...

台幣強升壽險業恐匯損 彭金隆曝:1家考慮調整股利

5月新台幣強升,壽險業面臨匯損壓力,恐連帶衝擊資本適足率(RBC),原有數家壽險業規劃發放股利,不過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天...

逾2年高點!亞幣升值氛圍未變 新台幣小升收29.91元

國際美元反彈,但亞幣仍處偏升氛圍,加上出口商月底拋匯需求湧現,新台幣延續升勢,今天收在29.91元,升4.3分,續寫逾2...

壽險發股利有變數?合庫壽總座:待金管會答覆

四家壽險公司今年原定發放現金股利,但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於立院備詢時坦言會請業者審慎思考後出現變數,合庫人壽總經理藍年紳28...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