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投入私募信貸 衝高報酬率

為了追逐更高獲利並分散投資風險,近年來全球壽險公司紛紛投入私募信貸(private credit)市場,儘管跡象顯示這個市場區塊的風險已增加。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許多美國人壽保險公司開始提高在私募信貸的資產配置比重,當時美國利率水準幾近於0%,促使壽險公司尋覓收益更高的投資標的。壽險公司至今仍是高信評公司債的大買家,但如今占美國市場比重已下滑,從2021年的大約16%降至14.8%。
多元投資分散曝險
多元化投資是另一考量。聯博主管雷頓表示,愈來愈多保險公司客戶對私募信貸有興趣,不僅想提高投資收益率,也是為了讓投資組合更多元化以分散曝險。
大型保險公司已投資私募信貸多年,但威靈頓管理公司主管柯萊娜曼指出,中小型壽險公司最近也積極跟進,因為直接放款產生的收益,有助於小型保險公司提高年金等產品的報酬率,進而強化與大型壽險公司較勁的競爭力。
柯萊娜曼說:「為了求生存,他們必須這麼做;否則,他們就無法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
研究公司CreditSights的資料顯示,美國壽險公司去年總資產額達5.6兆美元,其中將近三分之一配置在私募信貸,比十年前占22%的比重顯著提高。最近幾年的配置比重更快速躍增,而且投資範疇也擴及結構性產品和直接貸款。
追逐更高的收益是一大誘因。根據Cliffwater直接放款指數,直接貸款過去十年期間提供的年報酬率約9%;相形之下,美國投資級公司債同時期的年報酬率僅2.4%左右,垃圾債報酬率則接近5%。
不過,隨著更多人湧入這個市場,私募信貸投資風險已升高。全球金融監管當局已對私募信貸市場迅速擴張示警,尤其憂心銀行體系可能受到打擊。未來十年,這類投資的報酬率能否複製過去十年的表現,是個大問號。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稍早也警告,接受直接貸款的企業,幾乎半數的營運自由現金流為負值。
小摩示警留意風險
一些專業投資人員也建議謹慎行事。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執行長6月就指出,私募信貸市場已變得太擁擠。他受訪時說:「太多的錢和投資人追逐私募信貸市場有限的機會。何況也有流動性風險。」他認為,此刻錢進私募信貸,不如把資金停泊在優質公債來得穩當。
但投入私募信貸的另一用意,正是為了降低在公共債務的曝險。賓州的GBU Financial Life (GBU)去年有62%的資產配置在公開交易的債券,比重較五年前的97%大減。與此同時,亞利桑那州的Sagicor人壽公司也把配置比重從66%砍到42%。業界資料顯示,全美各地其他小型壽險公司的做法大致相同。
Sagicor資深副總裁賈夫尼說:「我們已少買公債,並且多買收益率較高的投資標的。」
雷頓指出,往年保險公司在傳統公司債和商用不動產的資產配置比重過高,投資私募信貸可把部分風險分散至住宅不動產和消費者領域。為壽險業管理資產的專業投資公司預期,未來數年,私募信貸市場可望繼續成長,反映小型壽險公司花更多資源監控、評估債務風險。
威靈頓的柯萊娜曼說:「只要保險公司依循謹慎的風險管理框架做資產配置,私募信貸就絕對會在他們的策略性資產配置中占有一席之地。」(湯淑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