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企業國內外私募案刷低 金管會曝三大關鍵原因

金管會公布2025年上半年企業國內外募資件數206件、籌資額3,870.4億元,件數與籌資額同寫近五年同期新低,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說,一、今年上半年美國對等關稅衝擊,二、台幣匯率波動,這兩項因素都讓企業陷入觀望,三、企業帳上營運資金充足,降低籌資急迫性。
高晶萍坦言,關稅會影響企業布局,加上匯率變動大,若辦現增可能會讓股本膨脹,稀釋每股盈餘,企業會綜合判斷籌資成本、獲利性、股東股權影響。
也因籌資工具多元,企業考慮籌資成本、工具,並非募資情況轉差,公司發展變差,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企業近年營收、獲利刷高,企業帳上營運資金充足,降低對外籌資的急迫性。
據金管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公發公司國內外公私募206件,年減17%,籌資總額3,870.4億元,年減35.8%,同步下探2021年來的近五年同期新低。
再進一步觀察籌資後的資金用途,則以還債占四成為大宗,擴廠則占24%是近五年同期第三高,前次高點是2022年的28%。
高晶萍解釋,2024年籌資後拿來還債占28%較低,是因去年金融業為改善適足率大舉發債、充實營運資金,使2024年充實營運資金攀升到47%,稀釋掉還債比例。2025年和2023年還債占比都約4~5成。
擴廠占比部分,則是看企業是否有需求,一般公司資金來源多元,也許公司有擴廠需求但資金來源可能是跟銀行聯貸並非從籌資而來,過往都約在兩成左右。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