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學甄試失敗經驗能加分 教授看中學習歷程撰寫反思

MLB/準備當爸!大谷翔平請假陪產 今年球季首次缺席比賽

亞洲生技大會7月登場 李鍾熙:今年將激盪更多區域合作

亞洲生技大會7月23日登場,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林治華(左起)、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鍾熙、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劉理成合影。記者謝柏宏/攝影
亞洲生技大會7月23日登場,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林治華(左起)、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鍾熙、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劉理成合影。記者謝柏宏/攝影

全球生技協會(BIO)與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共同籌辦的2025亞洲生技大會將於7月23至27日登場。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鍾熙16日表示,今年大會將以創新科技、投資高峰、及區域合作三大論壇為主軸,由於美國總統川普推動對等關稅政策,預料各國專家將透過今年論壇激盪更多區域合作契機。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劉理成表示,美國是全球生技醫藥很重要的市場,但是在美國之外全球仍有許多市場可開拓,以亞洲為例,就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市場,值得生技業者重視與發展。

亞洲生技大會成為全球前三大、亞洲最大生技展會,今年展覽目前有超過900家指標公司參展、2,200個攤位,並有50國生技專業人士參與。隨著每年海內外參與人數的增多,今年大會將結合兩項Demo Day及生醫園區參訪,整體活動從五天延長至九天。

劉理成表示,今年大會主題為「掌握亞洲生技新契機」活動包括三大論壇、亞洲生技大展、商機媒合會、公司展望說明會、主題研討會等活動。隨著國內生醫新創公司增加,大會也與國家生技園區Demo Day、及比翼x北醫x秀傳Demo Day合作,成為大會系列活動,協助國內新創公司創造更多國際合作機會。

亞洲生技大會今年主場論壇將邀請的國際重磅講者,包括抗糖尿病與抗肥胖的GLP-1發現者、唐獎得主延斯·祖爾·霍斯特(Jens Juul Holst),將解析GLP-1在糖尿病治療中的革命性突破;BIO Asia Award 2024得主原丈人也將分享生技產業驅動經濟成長並創造社會價值;安進(Amgen)藥廠日本及亞太區資深副總裁My Linh Khazp將分享產業最新趨勢;全球生技媒體BioCentury總裁大衛·佛羅斯(David Flores)將探討生技市場策略與投資趨勢。

隨著併購交易成為國際生技產業趨勢,今年大會投資高峰論壇邀請安進、艾伯維、吉利德、諾和諾德、羅氏、諾華、阿斯特捷利康、第一三共、因美納(Illumina)奇異健康照護等國際大廠高階主管探討併購與技術授權議題;並邀請英國創投Syncona、美國基因檢測公司因美納旗下創投illumina Ventures、VMS集團、CoBro Ventures等50家創投與會。

區域合作論壇今年首度邀請國技生技協會聯盟(ICBA)主席克萊爾·斯肯特爾伯里(Claire Skentelbery)來台,與日本、美國、加拿大、澳洲、比利時、泰國、印度等生技協會代表討論各國生技投資、法規、商機合作等議題,而比利時、泰國更正規畫參訪團來台參與。

在展覽部分已約有2,200個攤位,900家廠商。目前前三大專區分別是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醫藥醫材、細胞及再生醫療專區。

日本 生技產業 美國

延伸閱讀

亞洲生技大會7月23日登場 力推新創進軍國際

資安人才培育計畫 15門課程模組逾2萬人次參與

李四川證實京華城撤銷20%容獎 申請程序估3個月完成

Taiwan Select搶單大會23日登場 郭智輝:創造5億美元商機

相關新聞

回應關稅戰 台積電間接否認投資英特爾

美國總統川普公布對等關稅政策後,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昨首度說明公司應對情況,他表示客戶及訂單未改變,台積電也沒有參與英特爾...

網傳間接出貨HBM給華為 智原:不實謠言

網路社群散發及影射智原配合客戶運作,解焊高頻寬記憶體(HBM)出貨給華為,智原今天公告表示,是不實謠言,與華為並無直接或...

蘇姿丰:台積美國新廠 AMD已投片

地緣政治與美國關稅議題引發各界熱議,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昨天表示,超微是美國公司,美國製造當然是關鍵優先事項。不過...

台積亞利桑那2廠 提前量產

台積電為避開川普政府的關稅大刀,提出在美國新增一千億美元投資計畫,至於在進行中的六五○億美元計畫,規畫將亞利桑那州第二座...

台積電:早已未出貨華為 助美調查

根據半導體研究與顧問公司SemiAnalysis日前公布的報告,儘管中國大陸華為的昇騰晶片能在中芯國際製造,但該公司注意...

借中芯掛名出貨華為? 台積電:2020就斷供貨 真相商務部非常清楚

針對外電披露,華為推出的AI處理器「昇騰910B」(Ascend 910B)與「昇騰910C」(Ascend 910C)...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