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股早盤/市場消化通膨數據 科技股繼續上衝 台積電ADR漲逾2%

美中關稅戰暫停火!陸國務院正式公告 明起對美加徵關稅降至10%

台積電缺席 台指期夜盤21時30分上漲百點

思科公布2025資安準備度指數報告 台灣企業資安防護面臨巨大落差

思科台灣總經理林岳田表示,AI技術在帶來巨大機會的同時,也伴隨更複雜的資安挑戰。記者馬瑞璿/攝影
思科台灣總經理林岳田表示,AI技術在帶來巨大機會的同時,也伴隨更複雜的資安挑戰。記者馬瑞璿/攝影

思科今(13)日舉辦「Taiwan AI Ready Forum」,邀集產官學界人士參與,活動聚焦從AI(人工智慧)策略制定到落地部署的關鍵環節,呼應企業對AI應用加速的迫切需求。思科也發表「思科2025資安準備度指數」調查報告,揭示只有4%台灣企業達到「成熟」資安水準,比2024年的8%數字下降,這意味高度聯網、AI發展均為資安帶來新的複雜性,網路安全防範程度仍然較低。

思科AI策略包含AI基礎設施、AI資安、數據AI原生產品與服務,這些策略不僅幫助企業應對快速變化的技術需求,也提供穩固的架構來應對AI與資安的挑戰。

思科台灣總經理林岳田表示,台灣企業對於AI技術落地應用充滿高度期待,不僅希望透過AI提升營運效率,更期望加速推動轉型與創新。然而,AI技術在帶來巨大機會的同時,也伴隨更複雜的資安挑戰。今年思科發布的最新調查也指出,台灣企業資安防護水準仍待加強,反映出企業在迎接AI新時代的過程中,仍需同步強化基礎韌性與整體防禦力,才能穩健掌握轉型機會。

根據思科最新公布的「2025資安準備度指數」顯示,在抵禦現今的網路資安威脅中,目前僅4%的台灣企業達到「成熟」水準,較去年8%的比率略有下降,顯示出台灣企業在應對日益嚴峻的資安威脅上仍顯不足。

AI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資安防禦帶來革命性變化,同時也提升資安威脅的複雜性。報告指出,有92%的台灣企業在過去一年曾遭遇與AI相關的資安事件,但只有39%的受訪者認為其員工完全理解AI所帶來的威脅,僅35%的受訪者認為團隊能充分掌握惡意攻擊者如何利用AI發動複雜攻擊。這樣的認知落差,將企業置於極大的資安風險中,凸顯出現有防護機制的不足。

AI讓原本已嚴峻的資安形勢雪上加霜。過去一年內,68%的企業遭遇網路攻擊,而各種零散且複雜的資安工具架構,成為防禦上的絆腳石。

展望未來,受訪者認為對組織而言,惡意行為者、國家級駭客組織等外部威脅(70%),比內部威脅(30%)更值得注意,突顯簡化防禦策略以抵禦外部攻擊的迫切需求。

思科全球執行副總裁兼產品長Jeetu Patel 表示,隨著AI為企業帶來變革,業界正面臨排山倒海而來的新興風險,這些風險為基礎架構與防禦人員帶來更大的壓力。今年的調查,再度揭示資安準備度的驚人缺口、解決問題的警覺性不足。在AI新紀元的當下,企業現在必須重新思考其現有策略,否則在AI時代恐將失去競爭力。

AI 思科 資安

延伸閱讀

中華大學開多元證照班 不分系所學生與教職員踴躍參與

康和證券輔導來毅數位科技 登錄興櫃

來毅數位科技5月13日登錄興櫃 參考價58元

影/政院拍板「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 聚焦5大重點

相關新聞

台灣工程師愛去晶圓廠光宗耀祖?擷發科突圍捷克搶人才

IC設計服務業者擷發科(7796)董事長楊健盟表示,美國鼓勵冒險犯難的文化,厲害的學生往往選擇加入新創,台灣父母反而視小...

美中關稅稅率下調 瑞銀:AI韌性強、PC仍有隱憂

美中於12日達成貿易協議,雙方同意加徵關稅措施將暫緩執行90天,美國針對中國出口商品的加徵關稅自145%下調至30%,其...

台積電核准4643億元資本預算 建置先進製程等產能

台積電董事會今天核准152億4770萬美元(約新台幣4643.68億元)資本預算,用以建置先進製程、先進封裝、成熟製程或...

輝達海外總部傳選址台灣 侯友宜力邀黃仁勳來新北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將赴台參加2025年台北國際電腦展,外傳將宣布輝達海外總部台灣選址結果。新北市長侯友宜今...

索尼發表「Xperia 1 VII」 經典紫色機種強勢回歸

Sony於今日(5/13)正式發表年度旗艦智慧型手機Xperia 1 VII,並針對Xperia打造「Xperia In...

張虔生長女入接班團隊 首次候選日月光投控董事

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3711)規劃6月25日舉行股東會,原自然人董事、日月光投控董事長張虔生之子張能傑逝世後,空出1...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