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點防線不夠用!勤業眾信:防詐要靠AI跨域聯防合作

面對金融詐騙與跨境洗錢風險升高,單點防禦思維已不足以因應當代複雜犯罪模式。勤業眾信指出,未來防詐策略須走向AI輔助監理、整合風控平台與跨域聯防合作,才能打造具有韌性的防禦體系。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日與律商聯訊風險資訊共同舉辦「AI監理新視界:趨勢、對策與合作之道」論壇,聚焦數位化浪潮下金融詐騙手法的演變與防堵挑戰,協助台灣金融機構掌握全球與在地詐騙趨勢,探索創新科技、跨域合作與策略聯防的未來方向,共同勾勒更具韌性的金融防詐藍圖。
勤業眾信策略、風險與交易服務資深執行副總經理陳鴻棋表示,金融詐騙與跨國洗錢活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規模擴張,不僅挑戰既有風控系統,更凸顯制度韌性與跨域協作的重要性。他指出,領先市場已朝向整合式風控平台、AI輔助監理與產官學聯防聯治邁進,未來防詐策略必須更強調即時性、協同性與科技驅動。
勤業眾信策略、風險與交易服務執行副總經理江榮倫指出,實務上最大挑戰常來自部門協調與資料落差,而非技術本身。許多詐騙行為具有跨系統、跨國界特性,若僅依賴靜態規則,容易錯失預警時機。提升防禦效能的關鍵在於跨單位合作、整合風險訊號並導入AI模型。
律商聯訊風險資訊北亞區總監蘇嘉遜則表示,金融詐騙已是高度組織化、跨境運作的犯罪行為,未來的反詐策略不只是管理「已知風險」,更要建立能學習與自我調整的智能防線,整體體系也須快速適應風險樣貌的非典型演化。
現今詐騙手法從粗放轉為高精準滲透型,對金融機構的防禦機制形成更大挑戰。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卓俊忠強調,單靠末端查緝難以根本解決犯罪,需結合行政主管機關與民間力量,共同建立常態性聯防溝通機制。行政院打詐2.0綱領的核心,在於運用AI防制、跨部會合作、強化被害人保護,提升全民風險意識與辨詐能力。
律商聯訊風險資訊台灣區總監張婷瑋指出,金融詐騙持續演化,但「合作」始終是提升防禦力的關鍵,除了技術導入,組織內部對風險定義與反應速度才是真正拉開差距的因素,未來擁有即時預警、靈活反應的架構,將是金融機構站穩市場的根本。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