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豐原1家5口陳屍家中 鄰居:當鋪牽走2機車在地上留電話

標1年拿2年!黃國昌控政府圖利特定媒體 6年狂撈1.3億公帑

牛埔幫齊惠生之後「牛財」也離世 勢力版圖是否改寫?

單點防線不夠用!勤業眾信:防詐要靠AI跨域聯防合作

勤業眾信今與律商聯訊風險資訊共同舉辦「AI監理新視界:趨勢、對策與合作之道」論壇。業者提供
勤業眾信今與律商聯訊風險資訊共同舉辦「AI監理新視界:趨勢、對策與合作之道」論壇。業者提供

面對金融詐騙與跨境洗錢風險升高,單點防禦思維已不足以因應當代複雜犯罪模式。勤業眾信指出,未來防詐策略須走向AI輔助監理、整合風控平台與跨域聯防合作,才能打造具有韌性的防禦體系。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日與律商聯訊風險資訊共同舉辦「AI監理新視界:趨勢、對策與合作之道」論壇,聚焦數位化浪潮下金融詐騙手法的演變與防堵挑戰,協助台灣金融機構掌握全球與在地詐騙趨勢,探索創新科技、跨域合作與策略聯防的未來方向,共同勾勒更具韌性的金融防詐藍圖。

勤業眾信策略、風險與交易服務資深執行副總經理陳鴻棋表示,金融詐騙與跨國洗錢活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規模擴張,不僅挑戰既有風控系統,更凸顯制度韌性與跨域協作的重要性。他指出,領先市場已朝向整合式風控平台、AI輔助監理與產官學聯防聯治邁進,未來防詐策略必須更強調即時性、協同性與科技驅動。

勤業眾信策略、風險與交易服務執行副總經理江榮倫指出,實務上最大挑戰常來自部門協調與資料落差,而非技術本身。許多詐騙行為具有跨系統、跨國界特性,若僅依賴靜態規則,容易錯失預警時機。提升防禦效能的關鍵在於跨單位合作、整合風險訊號並導入AI模型。

律商聯訊風險資訊北亞區總監蘇嘉遜則表示,金融詐騙已是高度組織化、跨境運作的犯罪行為,未來的反詐策略不只是管理「已知風險」,更要建立能學習與自我調整的智能防線,整體體系也須快速適應風險樣貌的非典型演化。

現今詐騙手法從粗放轉為高精準滲透型,對金融機構的防禦機制形成更大挑戰。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卓俊忠強調,單靠末端查緝難以根本解決犯罪,需結合行政主管機關與民間力量,共同建立常態性聯防溝通機制。行政院打詐2.0綱領的核心,在於運用AI防制、跨部會合作、強化被害人保護,提升全民風險意識與辨詐能力。

律商聯訊風險資訊台灣區總監張婷瑋指出,金融詐騙持續演化,但「合作」始終是提升防禦力的關鍵,除了技術導入,組織內部對風險定義與反應速度才是真正拉開差距的因素,未來擁有即時預警、靈活反應的架構,將是金融機構站穩市場的根本。

詐騙 總經理 AI

延伸閱讀

台中北區新增4處科技執法 這兩個路口半年開罰破1.7萬件

富邦證券落實金融友善服務 加入失智友善組織

收容人也要識詐、防詐!嘉監收容人成長營開課 不要再當「工具人」

跨機關打詐 新北瑞芳警分局與地政事務所簽署MOU

相關新聞

台積電:考量市場與長期策略 2年內退出氮化鎵業務

氮化鎵(GaN)廠納微半導體(Navitas)宣布,旗下650V元件產品在未來1到2年內將從現有供應商台積電逐步轉由力積...

谷歌撤銷信任 中華電信憑證危機未解!8月資安破口倒數 數發部責無旁貸

谷歌宣布8月起不再信任中華電信核發的憑證,逾萬個公私部門網站將受影響。但數發部卻強調只能管理「政府」網站,且依職權難以針對事件啟動調查,真是如此嗎?

英特爾追趕台積 製程跳級…爭取蘋果、輝達訂單

路透報導,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考慮對晶圓代工策略進行重大調整,以吸引大客戶。外界原以為該公司接下來要推出Intel 1...

傳台積電2024年度員工分紅 本周入帳

台積電(2330)員工分紅半數都例行在7月發放,3日台積員工爆料2024年度員工分紅另一半7月本週入帳。台積2024年度...

半導體風雲/台積電氮化鎵研發才大舉徵才 怎突然解散?

全球車用元件陷入有史以來最嚴厲的動盪期,在全球碳化矽(SiC)龍頭Wolfspeed傳出將聲請破產重組之際,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也在上周解散車用功率元件氮化鎵(Gan)研發團隊。據了解,台積電喊停這項重大營運方向,是由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親自拍板。負責這項高功率元件的研發小組成員雖不到百人,卻是2024年才大舉擴張軍備和研發陣容,領頭羊突然解散研發團隊,無疑為市場投下一顆震撼彈。

結盟美氮化鎵大廠 力積電打進輝達代工鏈

力積電昨(2)日宣布,與美國氮化鎵大廠納微半導體(Navitas)結盟,納微將在力積電台灣廠區生產氮化鎵。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