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宅導入地震即時監測系統!災後可立即掌握損傷情況

台灣位處地震帶,如何提升建築在災害發生時的即時反應能力,成為住宅安全的新關鍵。內政部近日表示,中央新建的社會住宅將全面導入結構安全監測系統,在地震發生當下,即可自動偵測並回傳建築損傷資訊,成為提升救災效率與區域防災能力的創新應用。
內政部介紹,這套系統是由國家住都中心與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推動,具備震後即時偵測、數據回報與區域共享三大功能,一旦社宅遭遇強震,建築內部感測器可自動判斷結構受損狀況,相關單位能第一時間調度人力、啟動應變,未來也可與周邊社區共享資訊,建立區域型預警網絡。
除了強化抗震能力,內政部表示,目前推動的「安居‧好室」社宅也不忽略節能與環保,目前全台已有超過3萬戶中央新建社宅,全面達成住宅能效1級標準,設計階段也普遍導入銀級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與建築資訊模型(BIM),提升設計精準度與施工效率。
在營建過程中,更積極採用綠色工法,如預鑄系統、整體衛浴與系統模板,目前累計逾70處基地導入,減少碳排、加速工期,降低施工對環境的衝擊。
內政部也指出,高雄、台南等地的社宅基地,陸續取得「建築能效1+級」與「低蘊含碳建築」1+級認證,顯示政府社宅計畫已從「量」的擴張進入「質」的升級,並逐步引導建築產業鏈向低碳與創新技術轉型。
內政部強調,社會住宅不只是給人住的空間,更是新科技、新理念的實驗場,透過結構監測、智慧設計與環保工法,政府正打造一個既宜居、又具備未來性與安全韌性的住宅新樣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