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營/中華電信董事簡立峰 邊緣 AI 帶來新機會

「AI帶給台灣機會。」前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中華電信(2412)董事簡立峰表示,在這場AI競賽上,台灣的硬體已經很強大,但軟體不強,邊緣AI是台灣機會,因此有機會軟硬整合,超高齡社會更可做為AI應用場域,把市場擴大。他建議政府,要把AI視為國防,台灣百工百業用AI、捍衛主權AI。
六大策略迎轉機
簡立峰之前在國科會舉辦公開場合專題演講強調,AI產業變化快速,必須即時思考趨勢,才能掌握機會並擬定策略。他提及「1:99」的概念。過去在資本主義時代,1%的人擁有世界上40%的財富。但AI時代,有懂得用AI的「超級人類」,這1%的人拿走了99%人的能力跟機會。國家和企業都同樣面臨這個挑戰。
「沒有AI能力的國家,就沒有創造財富能力。他更指出,台灣硬體大廠具有優勢,掌握Edge AI契機,硬體大廠以硬體當載體,發展智慧服務。」
在全球AI競賽上,台灣不只有台積電,台灣更有硬體產業的基礎,但這也是挑戰。他比喻,過去當紅色供應鏈能幫美系做生產製造,台灣製造能量可能是10%,中國是90%;而美國的需求是70%,中國是30%。經過切分,台灣用10%的量能去服務美國70%的市場,而這70%還會因AI而變大,可以想見台灣的機會有多大。但台灣量能10%太小了,因此大家都要來搶。
「機會在哪裡?」簡立峰說,就是機器人、邊緣AI。AI從雲到端,硬體整合軟體契機。雲端大廠現在是做模型、做應用;到了端,就像手機出現AI,場景多元,雲端大廠難主導。無人機、機器人也可能有AI的能力,這兩個機會需要整合終端硬體,台灣就有絕佳的機會。
他說,終端硬體很多,比如智慧汽車、無人機。台灣過去都用美系軟體,但當台灣掌握大量硬體,為何不自己軟硬體做成一個整體服務?台灣可以把資通訊產業變成「軟硬整合」,國內硬體大廠可能有絕佳的機會。
針對台灣AI產業發展,他提出六大策略。策略一是跨國製造AI轉型。隨著「台灣+n」海外生產趨勢,台灣把AI用在國際型製造業,可透過AI或數位孿生技術,讓生產製造在遠方,但研發可根留台灣。
策略二是由硬到軟發展智慧服務。他表示,台灣的硬體已經很強,因為軟體不強,在AI時代裡應用推不起來。但是,邊緣AI讓台灣有了機會。在花蓮地震時,救災的無人機還要用土耳其的應用軟體,未來台灣應該把自己的場域變大、變重要,台灣的無人機就能有新發展。
老創新創一起來
策略三是軟硬整合,「老創加新創」。在AI時代,軟硬體在同一個島上,軟硬體互補性非常高。如果不把軟硬體拉在一起,軟體新創是沒有任何機會的。因此,台灣的硬體大廠有機會,因為軟體的門檻下降,硬體大廠軟體工程師人數都增加。最重要的是,把老創跟新創放在一起。他更提到,AI新創需要「富爸爸」,因為現在的新創若沒有算力、數據和商業情境,不可能成功。其中,商業情境最重要。既然已有商業情境,為何不把軟硬體加在一起,就可以打一場國際盃。
策略四是百工百業用AI。他觀察,目前台灣的百工百業有在用AI,看起來是很少的。有紀錄、溝通、語言等這麼多事情可透過AI達成,員工嫻熟運用AI,員工賦能,政府及企業也要AI賦能。
策略五是社會均衡永續,把高齡化危機轉成機會,把市場擴大,降低少子化衝擊。AI教育縮小能力落差,階級得以翻轉;AI防災減災,環境得以永續,同時把本土AI的市場變大,成為一個好的發展環境,讓社會可以均衡永續,避免陷入失落的社會。
策略六是捍衛數位主權。他指出,正視AI帶來「工業革命」等級衝擊,避免國家安全、文化價值受到威脅。必須強化基礎建設,包括算力有效投資、數據合理開放;掌握AI關鍵技術,尤其是繁中模型、核心服務;同時制定AI發展規範與法律,並確保資訊正確性,提升資訊安全。
他並強調,軟體強才能確保AI主權。台灣現在使用的AI應用跟AI模型,幾乎沒有一個來自台灣,我們不能假設別人永遠會提供免費資源,或者花錢就一定買得到,「我們終究要有屬於自己的AI」。他建議,把AI視為是國防,有些東西可以採購,有些東西自己發展,有些東西一定要握在自己手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