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讓技術變成話語權
近年,多起科技新聞近似諜報片情節,卻皆為真實事件。
伊朗核物理學家在德黑蘭遭遠端遙控、搭載AI臉部辨識的機槍暗殺;某人權律師的手機,在未點擊任何連結情況下被植入間諜軟體;甚至有假訊息攻勢,使用AI模擬語音與影像。
這些案例背後的核心技術來源之一,不在矽谷,不在深圳,而是以色列。
以色列人口不到千萬,國土面積小於台灣,卻是全球科技新創密度最高的國家,平均每1,500人即有一家新創公司。其技術強項不在平台應用,而是資安、AI、監控系統、生物辨識與語音模擬等底層架構,並廣泛應用於全球政府的數位防禦系統。
這些商業科技,往往源自軍事體系,尤其是以色列國防軍下屬的電子情報單位「Unit 8200」。此單位功能類似美國NSA,卻更靈活高效,被《經濟學人》形容為「最會寫程式的軍隊」。
據《富比士》報導,從中退役的人員創辦超過500家新創企業,包括 Check Point、SentinelOne、Wiz等國際知名資安獨角獸。
Unit 8200的關鍵影響力,在於其塑造的風險導向創業思維。年輕成員自18歲起即處理高敏感情報,須在有限資源下即時決策。
這種預測與滲透為本的訓練,一旦轉入商業領域,即轉化為資安產品的核心邏輯。
例如SentinelOne所開發的AI防禦系統,強調自動化反應與威脅即時隔離,明顯源自軍事實戰情境;Wiz則能迅速掃描雲端架構,辨識潛在風險點,其設計邏輯根植於「假設系統已遭滲透」的前提。
這些產品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防禦工具,而更像預警系統,提供近似情報單位的反制能力。更值得關注的是,其技術多具「雙重用途」(dual use)特性,即同一組演算法可用於商業分析,也能應用於社會監控。
最具代表性的爭議,是NSO Group所開發的Pegasus軟體。該軟體原宣稱僅供政府反恐用途,實際卻用於監控記者、異議人士與外國政要。
其「零點滲透」能力,不須任何互動,即可入侵裝置,取得所有通訊紀錄與裝置控制權,已達軍武等級。
NSO為民間公司,其團隊多來自 Unit 8200與情報體系,與以色列國安機構關係密切。其產品早已超越商業工具範疇,成為科技與地緣政治的交匯點。
以色列的特殊之處在於,其同時與美國、中國保持技術往來。美國為其最大軍事合作國,但中國在2010年代亦為以色列科技輸出市場,尤其在通訊、封裝與監控設備領域。
面對中美角力,以色列選擇「模糊策略」,透過第三地轉出口、海外子公司或模組分拆,迴避敏感的技術審查。
以色列於是成為全球科技供應鏈中不可忽視的戰略節點。它不生產終端產品,卻提供演算法、介面模組與資料處理能力。這些「可嵌入」能力,能被各方吸納,而不輕易遭取代。
從台灣視角看,這帶來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我們是否仍能單靠晶片製造地位,維持科技主導權?我們是否準備好在全球信任機制逐漸重塑的當下,建立屬於自己的技術治理與出口標準?
台灣長年強調創新,卻較少從戰略高度思考科技角色。資訊安全訓練仍偏向系統維運,缺乏進攻性視角與跨領域整合。
關鍵不在於是否複製以色列模式,而在於我們是否願意轉換座標系,把科技視為治理工具,而非僅是產業政策。
未來科技競爭不只是晶片速度或AI應用多寡,而是誰能定義標準、輸出框架、影響治理。技術不再中立,平台不再透明,每一條協議、每一組模型背後,都可能映射國家意志。
以色列之所以不可取代,不在於技術最先進,而是它懂得讓技術變成話語權。我們是否也有這樣的能力?或許,現在正是重新定義台灣科技戰略定位的時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