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2030年溫減28%難達標!環團:高耗能產業應加速退場

環境部今天舉辦「第三期六大部門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公聽會」,環保團體會前於環境部前召開記者會,抨擊經濟部大規模擴張燃氣機組和增設天然氣接收站,無法有效減碳,而碳排最多,而占比高達51%的製造部門減碳目標只訂18%,嚴重落後全國目標28%高達10個百分點,呼籲經濟部盡速調整產業結構,讓高耗能產業瘦身退場,以及加速工業淨零轉型。
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表示,本此次丹娜絲颱風的侵襲,看到部分地區光電板受創嚴重,可見沒有環評的光電開發反而是災難。至於此次行動方案中光電部分,經濟部訂定2030年總目標高達31.2GW,比2026年高出55%,其中未見非公家屋頂型光電的推動目標,而針對屬於優良農地的台糖四大園區土地,經濟部預計3年內潛在可設置面積為23公頃,經濟部應優先加強非公家屋頂型光電推動,應保留優良農地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監督施政聯盟副召集人陳憲政表示,政府一邊喊2050淨零碳排,一邊卻不斷開發天然氣接收站,經濟部能源署應該重新盤點並公布台灣未來10至30年的天然氣供需量變化路徑預估,避免過渡能源開發破壞永續生態,而且讓能源政策可能致使政府陷入龐大的財政風險之中。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在整體碳排中貢獻51%的製造部門,規畫要於未來5年減碳18%, 但製造部門從2006年至2024年投入約1100億元,19年來累計減碳約1859萬噸CO2e,每年平均減碳量97.84萬噸,相對於製造部門2022年時的碳排147.6百萬噸CO2e,每年平均減碳0.6%,若無大刀闊斧,未來5年製造部門能夠減碳3-5%就不錯了,建議碳排總量管制應盡速上路,並提供誘因輔導業者「瘦身」轉型,尤其鋼鐵、石化、紡纖、水泥、成熟半導體製程等傳統產業。
苗栗縣環境保護協會理事長陳祺忠說,近期一連串的綠能爭議,包含漁電共生最大戶誠新綠能有1年以上不給包商工程款,高雄市大樹區山坡地光電開發剷平大量樹木植被爭議,丹娜絲颱風這幾天爆出的屏東佳冬實驗性海上光電浮板屍骨都被吹到海灘上,嘉義布袋大面積光電板被吹毀損等,短時間就發生這麼多重大爭議,綠能開發弊案爭議如此多,自然也讓淨零碳排時程不斷拖延。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員洪碩辰表示,過去18年間,能源、製造、運輸、住商四個部門,減碳進程可以說是牛步前進,未來5年若要達到減碳目標,減碳速度必須是過往數十倍,譬如製造部門過去18年只減碳1%,未來5年卻要再減碳17%,這樣的目標合理嗎?碳排持續增加的根本原因就是經濟規模不斷擴張,唯有縮減產業規模才有可能達到目的,否則總用電量持續在增加,電力排放係數無論再怎麼改善,成效都只會被抵銷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