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1萬為何需要舉債?引政府3800億帳目爭議…觀點正反激辯!

近期「全民不普發一萬元」議題持續延燒,PTT股板上再次爆發激烈論戰。有網友以會計角度質疑政府超徵稅收與特別預算帳目運用,認為財政邏輯不通,政府「說好的錢到底去哪裡?」引來正反兩派激烈交鋒。
該網友先舉出官方過往公告,指出疫情特別預算的3,800億中,有1,800億來自前年度結餘、2,000億則為舉債,「都寫得很清楚,就是移用前年度歲計賸餘1,800億加上舉債2,000億支應」。他質疑,明明1800億還在,為何今年卻說預算都用光了?更直言:「這政府就是在說謊阿,你當初編的特別預算經費來源是怎麼處理都是已經講好的東西。」
文中更進一步分析,去年普發現金6,000元時,政府也是舉債支應,當時超徵4,500億還不夠,全靠舉債2,000億才發得出來。他質疑「如果當初用前一年歲計賸餘1800億,怎麼又變減項灌在今年?」認為財報邏輯荒謬,「上市公司如果財報跟預算這樣做,哪個會計師敢簽下去啊?」
該網友認為,所謂「沒錢發」只是技術性話術,去年可舉債,今年卻說預算不足,並稱「政府帳務運作根本黑箱」。他也點名,原先外界期待一萬元將帶動觀光、餐飲及零售百貨股價,但此政策轉折,恐讓相關個股明天面臨利空。
對於原PO的觀點,不少網友提出反駁,認為預算法與公司會計制度無法直接類比,「只能說太複雜了,搞得讓人很難查證即可」、「特別預算通常在編的時候就會列財源了,超徵如其名,就是超出預期的稅收,這除非你能在編預算夢到?不」。也有人強調依法特別預算須先用前一年的歲計賸餘,「所以當初疫後特別預算3800億,才會說先用前年度歲計賸餘1800億支出,這筆預算都已經定了」。
另一派則大力質疑政府財政運作的透明度與誠信,「這政府說謊說上癮了」、「政府帳目乾坤大挪移」、「財報亂寫你也拿他沒輒」。更有網友用諷刺語氣發言,「皇后的貞操??」、「乖,政府想強姦你就強姦你,再問就告」,甚至直指:「觀光餐飲的,本來就是純炒作..錢都還沒入袋就炒利多」。同時,也有聲音提醒關注現金流向:「普發這些現金多少會進入股市,產業相對拉抬股價,不只有一萬的效益,可能對某些人來說更多」,或直言「政府說用完了就沒了,不想發就直講,大家還比較看得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