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美關稅談判 傳陸介入施壓美「不樂見台灣3點」

台灣關稅20% 台股收盤「下跌108點」!金管會發聲了

人力在哪裡?颱風淹水國軍救災慢半拍 議員怒批:水退了才來擺拍

房東在台天數 牽動扣繳率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公司給付租金對象,如果屬於稅務上的「非居住者」,例如房東旅居海外,整年從未入境,公司付租金時,應以非居住者適用稅率20%來代扣所得稅,而非以居住者扣繳稅率10%來扣稅。

中區國稅局表示,要判斷個人是否為中華民國境內居住者,在台居留天數是關鍵之一。

依規定,在台灣設有戶籍的個人,如果當年度在台灣境內居留滿31天,或雖居住一天以上、未滿31天但生活及經濟重心在台灣境內,都視為居住者;否則將視為非居住者。

所謂生活經濟重心在境內,例如享有健保、勞保等社會福利,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在國內,或是有在境內經營事業、管理財產等狀況,稅局會綜合考量。

國稅局指出,稅務身分會影響適用扣繳率,以租金來說,付租金給非居住者,扣繳率是20%,給付居住者,扣繳率則為10%;在扣繳時限方面,給付居住者,應次月10日前繳納,次年1月底前申報;給付非居住者時,則應在給付日起十日內完成扣繳申報。若誤判房東稅務身分,可能導致扣繳錯誤,而衍生補稅。

舉例來說,甲公司承租某房東名下房屋作為辦公場所,2024年每月匯款租金1萬元,全年共支付12萬元,甲公司以為房東設籍台灣,屬於境內居住者,因此到了隔年1月才申報扣繳。

國稅局查核發現,房東在2024年全年從未入境台灣,且簽約時即已告知公司自己長期居住海外,依法應視為非居住者,扣繳率為20%,且應在給付十日內申報扣繳,甲公司未依法代扣2,000元稅款,也未依限申報,遭查獲後依規定裁罰。

國稅局表示,企業支付租金或各項所得,應留意支付對象的稅務身分,即便對方有台灣戶籍,也須留意在台居留天數,正確判斷適用扣繳率。

租金 房東 國稅局

延伸閱讀

出國買的果乾、蛋塔、杏仁餅都能帶回台?小心誤踩紅線罰15萬

中古車商欠稅24萬 名下有車又有錢 查扣存款一周內繳清

建商賣房 留意所得年度

刻意分拆發票 不能兌獎

相關新聞

富士康美國大型開發案是坑?學者:企業補貼被包裝為「投資」...其實是豪賭

大型開發案往往在提案、辯論與規劃階段就不了了之。少數情況下,即使真的進入動工階段,事後相關的市政領導人往往也會將之視為令人尷尬到想挖個洞跳進去的失誤。 然而,當我向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提起富士康的破土儀式時,這位對東亞事務頗有研究、也在中國有豐富商業經驗的專家,似乎整個人都亮了起來。 他說:「在中國,這種事常常發生!他們甚至還有個專門的形容叫『面子工程』。他們會先宣布一個超大型計劃,讓所有人都在活動當天沾沾光,但接下來會不會真的蓋出什麼,就得視經濟現實怎麼樣而定了。」 這為2018年6月28日在芒特普萊森特舉行的富士康動土大典帶來了截然不同的視角。 當天,川普總統高舉著象徵性的金鏟子,其餘幾把則在威州州長沃克、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與眾議院議長萊恩手中。四人沐浴在鎂光燈下欣然自喜,此刻何等榮耀!但真正擁有中文詞彙能為這個宣傳噱頭命名,並看清這塊基地未來實際發展為何的,恐怕只有一人。

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是懷舊童話?學者:從富士康看「回流」...產業從未踏入

川普聲稱,威州的富士康開發案若少了他本人根本不可能成真,還真讓人難以反駁。 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顯然非常重視自己與美國總統的關係,而庫許納領導的白宮創新辦公室,也確實參與了富士康美國投資計劃的早期階段。

讓同儕驚呼「你瘋了?」這種決定最可能成功…選藍海、避紅海:做瘋子的選擇才有未來

在我的手機上,大兒子的暱稱是「big my son」,小兒子是「my son」,母親是「my mom」,而妻子則是「愛」。兩個孩子和母親,是與我擁有血緣關係的存在,所以暱稱是「我的兒子、我的媽媽」的英

負債清零不是夢!資產盤點、還款策略一次上手…鐵蛋還債筆記:三步驟走向自由

鐵蛋的財務檢查 讓資產變健康 還記得 IG 上的「鐵蛋存錢日記」是怎麼開始的嗎?不是哪天我被雷打到突然變得會理財,而是因為我終於鼓起勇氣,誠實地面對自己。如果你不願意直視真相,就永遠無法改變現狀。改

指關稅20%是「中性情境」 分析師憂:台灣3產業毛利率被吃光

資深分析師陳榮華形容20%的關稅結果為「中性情境」,雖未最佳,但也未到25%的悲觀處境;但對此結果仍憂心忡忡,點名台灣3大產業,在對美關稅的衝擊下,毛利率恐將會被吃光,商總更悲觀預示了部分企業恐將出走至東南亞國家。

美對等關稅公布!許舒博:不認為20%定案「目前是60分還需補考」

美國對台灣對等關稅稅率出爐,台灣被課20%,高於亞洲日、韓兩國的15%。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1日上午表示:「20%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