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美關稅談判 傳陸介入施壓美「不樂見台灣3點」

台灣關稅20% 台股收盤「下跌108點」!金管會發聲了

人力在哪裡?颱風淹水國軍救災慢半拍 議員怒批:水退了才來擺拍

首批退稅紅包今入帳!362萬人共領585億元 這2類人最先拿到

若納稅人抵減後的稅額大於應納稅額,超出部分就可以申請退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若納稅人抵減後的稅額大於應納稅額,超出部分就可以申請退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24年綜合所得稅首批退稅已於7月31日完成撥款,共計362萬件、退稅金額達585億元。高雄國稅局提醒,僅限在5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透過網路(含手機)報稅,或以線上、語音方式確認稅額試算,以及5月12日前完成書面回覆者,才符合首批退稅資格

國稅局指出,若採用二維條碼或人工方式報稅,即使也在同一期間內完成申報,因作業程序較繁瑣,將被歸入第二批退稅,預計要等到10月31日才能領到退稅款項。

國稅局建議,未來申報可優先採用「直撥退稅」方式最為便利。只要填寫本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的銀行或郵局帳號,或選擇延用去年申報成功的帳戶,退稅款就會在撥款日直接匯入指定帳戶。相較之下,若未提供帳戶或帳號異常,將改以寄發退稅憑單,納稅人需親自至金融機構兌領,不僅費時費力,還得面對憑單遺失、逾期未領或遭冒領的風險。

此外,國稅局再次強調,政府不會透過電話、簡訊或電子郵件通知退稅事宜,也不會要求操作ATM或提供帳戶資料。若接獲可疑來電或訊息,應立即提高警覺,避免遭詐騙集團利用退稅名義行騙。

綜合所得稅 稅款 報稅 國稅局

延伸閱讀

外商申請退稅 留意三點

退稅期限從5年變10年!勤業眾信籲外商把握、盡速盤點

所得稅首批退稅585億元 31日入帳

48萬小股東哭哭!收股利紅包同時 電信三雄均呈現貼息

相關新聞

富士康美國大型開發案是坑?學者:企業補貼被包裝為「投資」...其實是豪賭

大型開發案往往在提案、辯論與規劃階段就不了了之。少數情況下,即使真的進入動工階段,事後相關的市政領導人往往也會將之視為令人尷尬到想挖個洞跳進去的失誤。 然而,當我向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提起富士康的破土儀式時,這位對東亞事務頗有研究、也在中國有豐富商業經驗的專家,似乎整個人都亮了起來。 他說:「在中國,這種事常常發生!他們甚至還有個專門的形容叫『面子工程』。他們會先宣布一個超大型計劃,讓所有人都在活動當天沾沾光,但接下來會不會真的蓋出什麼,就得視經濟現實怎麼樣而定了。」 這為2018年6月28日在芒特普萊森特舉行的富士康動土大典帶來了截然不同的視角。 當天,川普總統高舉著象徵性的金鏟子,其餘幾把則在威州州長沃克、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與眾議院議長萊恩手中。四人沐浴在鎂光燈下欣然自喜,此刻何等榮耀!但真正擁有中文詞彙能為這個宣傳噱頭命名,並看清這塊基地未來實際發展為何的,恐怕只有一人。

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是懷舊童話?學者:從富士康看「回流」...產業從未踏入

川普聲稱,威州的富士康開發案若少了他本人根本不可能成真,還真讓人難以反駁。 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顯然非常重視自己與美國總統的關係,而庫許納領導的白宮創新辦公室,也確實參與了富士康美國投資計劃的早期階段。

讓同儕驚呼「你瘋了?」這種決定最可能成功…選藍海、避紅海:做瘋子的選擇才有未來

在我的手機上,大兒子的暱稱是「big my son」,小兒子是「my son」,母親是「my mom」,而妻子則是「愛」。兩個孩子和母親,是與我擁有血緣關係的存在,所以暱稱是「我的兒子、我的媽媽」的英

負債清零不是夢!資產盤點、還款策略一次上手…鐵蛋還債筆記:三步驟走向自由

鐵蛋的財務檢查 讓資產變健康 還記得 IG 上的「鐵蛋存錢日記」是怎麼開始的嗎?不是哪天我被雷打到突然變得會理財,而是因為我終於鼓起勇氣,誠實地面對自己。如果你不願意直視真相,就永遠無法改變現狀。改

指關稅20%是「中性情境」 分析師憂:台灣3產業毛利率被吃光

資深分析師陳榮華形容20%的關稅結果為「中性情境」,雖未最佳,但也未到25%的悲觀處境;但對此結果仍憂心忡忡,點名台灣3大產業,在對美關稅的衝擊下,毛利率恐將會被吃光,商總更悲觀預示了部分企業恐將出走至東南亞國家。

美對等關稅公布!許舒博:不認為20%定案「目前是60分還需補考」

美國對台灣對等關稅稅率出爐,台灣被課20%,高於亞洲日、韓兩國的15%。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1日上午表示:「20%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