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竹北也感受到震盪…竹縣新埔遠東化纖廠鍋爐爆炸 傷亡不明消防搶救中

存股如何不踩雷?投資人憂高股息產品配息縮水 聯博投信給這建議

台股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記者余承翰/攝影
台股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記者余承翰/攝影

對存股族來說,高息股始終占有一席之地。一年來,高股息ETF推陳出新,投資人更是趨之若鶩。不過,去年下半年卻看到不少高股息產品配息縮水,除了因為台股殖利率隨著大盤漲多而走低,很重要的原因是資本利得減少,不夠配發股息。

聯博投信股票投資策略師李長風表示,股票的報酬包括資本利得與股利。長期總報酬表現佳,才較有機會提供較穩定的息收。如果僅就股利水準高低挑選標的,從長期投資角度來看未必是最佳選擇。

李長風指出,長期總報酬較高的基金通常投資成長動能強勁的產業,雖然短期波動可能大於高息股,但由於產業趨勢向上,根據過去的經驗,成長股長期總報酬比高股息更突出,且有機會兼顧息收與資本利得。

舉例來說,將100萬美元自1990年1月起投入S&P 500指數,並每年將10%作為利息領出,投資迄今累積收息將近349萬美元,本金還增值至104萬美元。

統計顯示,10年來,美國成長股的股利率雖然只有1.3%,但整體年化報酬可達16.8%;高息股的股利率雖然有4%,但整體年化報酬只有7.3%,甚至低於低波動股票的7.9%。

李長風說,這樣的狀況在美國尤其明顯。美國企業普遍更喜歡將獲利投資於未來成長,而非將現金用於股息發放,這也部分解釋了美股長期報酬較佳的現象。

不過,美股已連續兩年(2023年、2024年)締造20%以上的漲幅,讓投資人擔心美股已漲多,今年以來一有風吹草動就見美股承壓。但是,根據聯博研究,美股過去幾年持續受惠企業成本控制得宜、經濟步調穩健等利多,以及受到人工智慧(AI)等新科技加持,獲利能力與經營效率持續轉佳,足以支撐較高的評價水準。

李長風建議,想參與股市成長動能、並維持每月現金流的投資人,可以關注聯博美國成長基金及聯博優化波動股票基金。

聯博美國成長基金同時專注美國品質成長股及多元成長機會,除受惠AI的科技題材外,也布局評價具吸引力的醫療、具備韌性的消費題材等,掌握市場可能輪動的機會,適合看好美國創新、成長爆發力的投資人。

至於聯博優化波動股票基金,則以品質、防禦、評價三大因子篩選全球股票,在各行各業尋找兼具上檔報酬潛力與下檔防禦能力的個別機會,包括具結構性成長的科技產業、受惠利率較高環境的循環性產業如金融、以及波動較低的防禦型產業如醫療,適合看好股市表現,但擔憂短線波動的投資人。

聯博以「總報酬」角度出發,全新推出這兩檔基金的「總報酬月配級別」,包含前收型的AP級別及後收型EP級別。但李長風也提醒,基金配息不代表基金實際報酬,建議投資人視自身風險屬性與每月現金流需求,規劃長期投資,避免一味追逐高配息。

ETF 台股 美國 美股 高股息

延伸閱讀

川普樂見薩國收容美罪犯 法律和監獄條件是問題

高股息ETF掀降息風 第一金投信:高債息將成新主流

每月1萬幫小孩存股到成年…他列2組合被打槍 網勸全入「巨頭」

連00878都不知道的小白想進股市能買什麼?存股哥列舉大方向

相關新聞

三大法人轉買 台股醞釀軋空手行情

台股昨(5)日在三大法人同買,特別是外資回補大買、買超254億元強力推升下,電金傳族群齊揚,激勵指數開高收高,終場勁揚3...

外資看好台股 連二月淨匯入 股市動能無虞

金管會昨(5)日公布,2025年元月外資淨匯入8.09億美元,連兩個月淨匯入,元月底外資累積匯入餘額已攀升到2,840....

就市論勢/網通、太空、金融 有撐

近期受到美國加徵關稅,引發通膨、利率揚升預期,美元升值、新興市場貨幣疲弱,美股震盪幅度加大,年後紅包行情一度承壓,特別在反彈至23,000點關卡,見多空交戰。

關稅、縮減移民政策推升通膨 富達看好美國中型股:Fed今年不會降息

富達多重資產團隊認為,關稅與縮減移民之政策將持續推升美國通貨膨脹,加上目前勞動市場正穩定而非放緩,因此強化富達預估美國聯...

DeepSeek效應影響 法人調降兩檔散熱股目標本益比

DeepSeek橫空出世,引發市場對於散熱廠基本面憂慮。投顧法人正向看待較低成本AI模型推升普及,有利AI伺服器散熱市場...

潑冷水?聯發科創歷史新高價 小摩搖頭分析:建議逢高獲利了結

聯發科(2454)近來股價強勢表態,5日收盤再創歷史新高價1,525元。不過,摩根大通證券(小摩)指出,聯發科今年營收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