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清明桃園傳槍響!男女不服攔查衝撞警車 警開8槍追捕慘掛彩

曾入選500盤!木村拓哉現身天母 造訪這家「牛肉麵店」店址曝光

中國會因科技戰與美國爆發「武力衝突」?學者示警:機率不是零

美中關係示意圖/法新社
美中關係示意圖/法新社

絕對沒有人能準確預測美中科技戰的最終結果。但是,美國和中國很有可能都無法在這場競賽中獲勝,或真的成為唯一的「科技超級大國」。這場衝突結束後,也許不會迎來一個由單一強國主導的科技世界。

綜觀當前不同的科技領域,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某些領域領先,美國則在其他領域仍(暫時)保有優勢。

例如,Apple 可能是全球最知名的智慧型手機品牌,但中國企業在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總額占據主導地位,十五個大品牌中有超過50%的銷售額是中國品牌;特別是在亞洲和非洲的市場,中國智慧型手機受歡迎的程度超過 Apple 的 iPhone。

即便美國的制裁大幅削減了華為的市場占有率,但華為的退出反而為小米等中國品牌帶來意外的商機。目前,小米智慧型手機的全球銷售量已超越 Apple,僅次於韓國的三星。此外,中國在電信網路設備和電池生產方面也都技壓美國,而在電訊設備領域,美國幾乎完全缺席。

最令人驚訝的是,在長期由美國主導的軟體行業,尤其是社群媒體這個領域,中國也有重要進展。2019 年,中國社群媒體 TikTok 超越了 Facebook,成為最受美國使用者歡迎的社群媒體應用程式。

相對來說,美國仍在其他幾個領域保持領先,像是手機遊戲和半導體銷售(儘管不是由美國製造)。另一個美國目前仍可自豪的是,美國擁有頂尖電動車品牌特斯拉,儘管其他來自歐洲和中國的品牌緊追在後。

儘管美中的競爭尚未有明確的勝負,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競爭會持續下去。短期內也沒有任何停戰的跡象,因為雙方都還堅定持續追求各自的經濟和地緣政治目標。

事實上,這場超級大國之間的衝突可能只會進一步加速。因此,關鍵的問題變成這場競爭的性質是否會在不久的將來發生變化。

最糟糕的情況下,美中關係將進一步惡化,貿易戰和科技戰將加劇,爆發更大、更危險軍事衝突的風險隨之增加。

美國前國防顧問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曾提出,美中可能正走向「修昔底德陷阱」(注:Thucydides,修昔底德是古希臘的思想家,著有《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指的是當崛起中的大國威脅到主導大國的地位時,往往就會發生軍事衝突。

正如斯巴達感受到雅典崛起的威脅後,伯羅奔尼撒戰爭便隨之爆發。艾利森指出,過去五百年間,崛起大國挑戰現存強權的事件共有十六次,其中十二次最終引發了戰爭。

鑑於這個歷史現象,艾利森主張,美中在未來幾十年內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大於零」;但他也強調,若雙方能謹慎處理,這個局面並非無法避免。

儘管艾利森的理論頗具爭議,但許多外交政策專家皆指出,美中緊張的局勢正在升級,包括中國可能試圖以武力奪取台灣,從而引發美國的軍事回應。

半導體是美中科技戰的關鍵戰場,考慮到這個領域自主創新所面臨的挑戰,有評論家認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地位,或許會成為中國選擇武力犯台的動機;不過,這個觀點也引發不少人質疑,許多人對此持保留態度。

2022 年,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這個潛在軍事衝突的擔憂進一步升溫;中國政府將此舉視為挑釁,並隨即展開環台軍事演習回應。

因此,我們仍無法排除這場持續的美中科技戰,最終演變成更危險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儘管軍事衝突或許可以避免,經濟領域的競爭卻將持續下去。

美中兩國極有可能會繼續實施更多的出口和投資限制,並繼續在戰略性的科技領域中,各自建立國家的能力,進一步與對方的科技資產脫鉤。這將對科技公司、政府和消費者產生不利的影響。然而,任何科技脫鉤的過程都有極限,畢竟這當中涉及高昂成本。貿易戰和科技戰對參與的各方來說,代價都相當高昂,這也提供了強而有力的理由支持雙方逐步放下衝突,甚至最終有望停戰。德意志銀行最近的一份報告估計,未來五年內,繼續打這場科技戰的成本將超過 3 兆 5 千億美元。

除了代價高昂,科技脫鉤在實際執行上也極為困難,從第 4 章所述的案例及美中貿易戰迄今的影響中都可以清楚看出。儘管自貿易戰爆發以來,兩國的進出口貿易量有所減少,但雙方的供應鏈仍未真正的脫鉤。

科技自給自足對於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任何國家來說,可能都不切實際,因為當今的數位經濟體系已經高度融合。美中科技戰與美蘇之間的冷戰大不相同,那時兩國經濟體之間本就沒什麼連結,要切斷經濟和政治關係的成本較低。

而現在,儘管中國下定決心追求科技自給自足,但目前仍然無法獨自生產某些高複雜度的產品,像是大型飛機和先進半導體等。半導體可能是其中最大的挑戰,因為這個領域仰賴多個司法管轄區的複雜供應鏈。儘管中國投入了大量資金,卻仍無法生產高端半導體,需要仰賴進口。

半導體行業可說是研發投入密度最高的領域,企業必須仰賴全球市場才可有能回收研發成本。

中國政府深知這項挑戰的難處,仍投入大量的國家資金提升本地產業;但迄今為止,自給自足的進展依舊有限。

美國也在採取類似的策略,向半導體產業投入巨額政府補助,但這項高成本的嘗試也無法保證實現真正的自給自足。

因此,領先科技強國最終不得不承認,在深度交織的經濟體中尋求脫鉤,不僅成本高昂,實際操作更是難以實現。這種相互依賴的關係促使美中兩國即使身處大國對抗的局勢,也不得不保持一定的克制。

科技公司也是敦促政府收斂的重要力量。美國科技公司希望能抓住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正如中國科技公司希望能保住接觸美國供應商、消費者和投資人的機會。許多美國科技公司希望美中衝突能緩和下來,以便在這個重要市場抓住商機。

美國政府的限制直接損害了它們在市場上的機會。舉川普總統為例,他曾以中國盜竊愛達荷州半導體公司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智慧財產權的行為,作為發動貿易和科技戰的正當理由。

但是,根據美光科技執行長桑賈伊.梅洛特拉(SanjayMehrotra)的說法,出口限制(包括無法向華為供應產品)正損害公司的業績。

其他像是益華電腦(Cadence)、科林研發和泰瑞達(Teradyne)等美國科技公司,也同樣反對可能擴大的基礎及新興科技的出口管制。

益華電腦警告,這類管制對中國影響有限(畢竟中國可以轉向其他供應來源),但會對美國公司及其員工造成不利影響。出口管制將削減益華電腦的創新資金,也有可能導致中國裔工程師流失,而這些工程師可能會將技術轉而帶回中國。

英特爾也強調,美國的出口管制增加了科技業的成本,並呼籲美國政府放棄單邊手段,轉而與其他國家協同制裁。

2020 年,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針對美國政府的新出口管制表明反對立場,並強調:「向中國出口非敏感的商業產品,有助於推動美國本土的半導體研究與創新,對美國的經濟實力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本文摘自感電出版《數位帝國:全球科技監理之戰》,作者: 安努・布拉福德)

川普 特斯拉 美光 美國 裴洛西

相關新聞

川普對等關稅重擊、台指期跌斷崖!直雲「別現在進場抄底」:還沒到底

對等關稅來襲!全球股市倒地。 今天凌晨川普宣布對於全球各個國家實施對等關稅,台灣更是被重課稅32%,導致台指期夜盤從大漲變成大跌!上下震幅高達800點,不過相關的新聞網路一堆,報新聞的事給其他永遠對盤勢沒看法只會報新聞的網紅去做就好!

川普「對等關稅」的六點資訊!邏輯投資:美國關稅將創百年新高躍升至約29%

全面設定基準關稅10%,這意味著全世界的商品要賣到美國,不論商品來自何方,一律先收10%關稅。因為關稅遍及全世界各角落,有網友戲稱只有企鵝居住的無人島,也將被美國課徵關稅了。

關稅32%…台灣早早用台積電(2330)輸誠把牌打完!大俠:搶當模範生反成冤大頭

主動出牌、先投資、先承諾,某種程度上是爭取話語權與生存空間的手段。畢竟,如果我們也像韓國一樣觀望,美國可能根本不會給我們台階下。而當川普有可能回鍋、全球開始風險解耦,台灣比誰都知道自己不能等。

台股清明長假遇關稅亂流 法人曝哪些產業衝擊大

美國5日起將對貿易夥伴大規模加徵新關稅,9日起將對台灣、日本、歐盟等地進口品徵收更高的稅率,台灣將被課徵32%的關稅。法...

清明後注定變盤還是會「利空出盡」上漲?近10年數據2個月內皆為後者

短期來說,市場動盪一定跑不掉,中長期來說,對美有釋出善意的廠商可能將會是首先受惠廠商,周邊供應鏈方面則有待觀察

台股「清明變盤」 市場關注 大盤走勢震盪、成交量急凍

台股昨(2)日因清明連假在即、川普關稅政策、及中國大陸再次對台軍演等因素干擾下,市場人氣渙散,呈現震盪盤堅的小漲格局,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