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5530)沒跌停是黑色幽默或是合理決策?專家:一種「被」避險股

經典港劇《大時代》就是以股市開頭,大反派丁蟹一家炒股蒙受損失而逐一跳樓。而在市場劇烈波動,出現巨幅虧損的時候,投資人肯定血壓升高,心灰意冷,情緒低落。除了開玩笑去睡公園、住紙箱,也會忍不住去看殯葬股龍巖,在這個所有股票一起跳樓的時候,竟然由跌停價湧入資金開低走高,可以說是某種黑色幽默嗎?
只要還有開玩笑的力氣,就還沒放棄希望。換個角度想,人總有一死,再加上高齡化社會趨勢,這必然也是一種長期需求。不過,難道死人的事越多,就是殯葬業利多嗎?先看到整體數據,近五年死亡人數來看,雖然過程有小幅成長,但還算穩定在 20 萬人左右。真正加分的是殯葬算是內需產業,不會被課關稅,也不會受升降息影響。甚至如疫情或恐慌等新聞事件出現,還會有關注度與買盤湧入,成為一種「被」避險股。
至於龍巖近五年的年營收,也大約在 40 億左右,當然也沒有所謂大單或大幅成長。
以近 10 年的 EPS 觀察,除了在 2017、2018 年有一次性大量商品完工,認列收入超過10億,EPS 大多在 3 元左右。
但龍巖的優勢除了市場穩定,其營收組成有近九成營收都是由核心業務——塔位墓園與禮儀服務貢獻,而這兩項業務則分別有 90%、45% 的毛利率。另外,龍巖所提供的生前契約服務有超過 8 成的市佔率,但台灣持有生前契約的人則少於 5%,也就是說市場對其獲利還能保有一定的想像空間。
而除了已銷售合約未來可認列收入款項已超過 400 億,根據「殯葬管理條例」,為了保障消費者所購買的生前契約(總不能人死之前公司就倒了吧),第51條規定凡經營生前契約業者,需將收受契約價款之 75% 交付信託業者監管。
這些先收到的錢,也在信託專戶持續增加獲利。若觀察龍巖轉投資項目,可以發現不管台股、美股、國債、美債都有佈局。除了股利收入與利息收入,以至今公布最新 2023 年的信託專戶損益表來看,有價證券買賣淨利是前一年大幅成長,如果你還有印象,龍巖就是在 2022 年將台積電獲利了結 1.17 億,那麼 2024 年台股上兩萬點呢?
除了本業與投資穩定,龍巖則規劃投入 170 億,除了大部分為建設塔墓商品,另外約有兩成則是於 2022 年在南港車站周邊的自有土地開發案,也很剛好的 2023、2024 就不發股息了。也就是說,如果想在配息不明(甚至沒有)的條件下投資龍巖賺錢,比較有可能的就是賺資本利得(價差)。
最後以龍巖近一年的線圖來看,股價由約 40 元到今年二月後一口氣上漲近 50%,創近 10 年來新高後回檔約 23%,總算解套了。
以籌碼面來看,龍巖的 400 張大戶到上週都還有 86% 以上,籌碼面相對穩定,外資在近一個月還買超 3406 張。
然而從本益比來看,目前本益比 20,僅是由先前過熱回到合理區間,不算特別划算,卻在技術面的相對高檔區。
結論
殯葬股龍巖作為產業龍頭,又是長期性的趨勢需求,既是內需產業,又有較高的毛利率,確實有穩健的基本面業務來支持。也由於殯葬業商品特性,使能將現金信託投資使用,不僅佈局海內外股債,過去也有不錯的成績,籌碼面也相對穩定。
然而近兩個月以來,股價一度急漲最高約七成,雖已回檔,但本益比 20 仍只算是合理區間,並未特別便宜。另外,本月底將公布年報,考慮到 2024 年台股與美股多受惠於多頭行情,或許龍巖的投資獲利會有亮眼的表現,但也要同時想到在最近市場崩盤,也會同樣對投資部位產生衝擊。也別忘了龍巖近兩年也未發股息,僅能靠資本價差,未必能享有時間累積的長期複利。所以就算想抄底,也都要預期可能會有更低點的出現,並設定持有週期,以及停損停利的標準,才不會再度被套在高點啦。
◎本文獲「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總有一天做到所有人生意,內需股龍巖沒跌停還收紅,是黑色幽默或是合理決策?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