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資通訊系生師比太嚇人 教授薪資差恐讓台積電失後盾

你也是嗎?拍照姿勢秒洩年齡!日網曝「一動作」超顯老:秒看出是長輩

今是「觀音菩薩」成道日 可求子開智旺事業 祭祀禁忌報你知

上市櫃6月營收達3.91兆元 單月、第2季、上半年創同期最佳紀錄

台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上市櫃公司6月營收昨(10)日出爐,繳出3.91兆元好成績,月減0.7%、年增7.2%,為史上最強6月,也是史上最強第2季及最強上半年,寫下罕見三強紀錄。

上市櫃公司第2季營收為11.92兆元,年增10.2%;上半年營收23.45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96%。法人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初祭出對等關稅衝擊全球供應鏈,讓企業陷入不知如何定價危機,但受惠AI應用,不少上市櫃公司湧入急單,帶動第2季營收迭創佳績,即便5、6月出現新台幣大幅升值,也依然繳出史上最強4月、5月、6月營收,連帶第2季營收創同期高。

上市櫃公司6月營收概況
上市櫃公司6月營收概況

以6月單月營收規模來看,前五大依序是鴻海(2317)、台積電緯創、廣達、緯穎,分別為5,402億元、2,637億元、2,091億元、1,898億元、858億元。其中,鴻海及台積電營收雖然月減逾一成,但年增率分別為10%、26.9%,提振市場信心;緯創、廣達及緯穎的月增及年增率都為正值,緯創單月營收創歷史新高,緯穎及廣達則都是歷史次高。

6月營收創單月歷史新高的家數有59家,優於5月的56家,但低於4月的72家,也低於去年同期的63家。

在這些6月營收創新高的公司中,以緯創單月營收為2,091億元最高,年增率高達135.5%,已連續兩個月超車廣達且都超過2,000億元。

在6月營收創新高的公司中,以營收金額來排序,在緯創之後,接著是智邦的245億元、奇鋐的106億元、台光電的80.3億元。

其中,智邦月營收首度突破200億元,已連續四個月改寫新高;奇鋐營收為史上最強第2季,且已連五個月創新高;台光電6月及第2季營收都是史上新高。

展望後市,內外資法人看多人工智慧(AI)需求暢旺趨勢不變,不但推升輝達市值節節上揚,也帶動台股相關供應鏈。

摩根士丹利證券(大摩)指出,GB200 NVL72伺服器機櫃出貨量今年第2季起開始放量,指標廠商6月及第2季營收優於大摩等法人預期,第3季出貨量更可望比第2季成長逾六成,有利相關台廠。

法人認為,第3季變數增多。綜合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看法,AI需求仍將推動重量級權值股營收,半導體景氣持續擴張,有利相關供應鏈表現。

不過,關稅衝擊也將逐步顯現,可關注關稅政策及匯率波動對企業營收的影響。

鴻海 緯穎 緯創 營收 台積電 台光電 AI

延伸閱讀

匯損壓力減與實現資本利得 6大壽險6月賺312億元

頂住台幣升值壓力 14家金控6月擺脫虧損賺進638億

AI人才機遇!緯創加入AI電資大聯盟 技術長沈慶堯:發揮台灣優勢

緯創6月業績連二月攀峰

相關新聞

1字頭中鋼真香?老牛曝妻一套7年:投資前提是獲利穩、隔壁台電虧4千億

最近不少朋友在問:「老牛,中鋼跌到1字頭了,這種價位能不能撿?」看到有人說:「買來等個十年,一定會回來!」也有人無情回擊:「這是紀念品概念股,不如買0050」。老牛想說,這句話酸度很高,不過……還真不無道理,因為我還曾社群上分享過。 我曾在第二本著作中提到「定存股1.0」的概念,過去國營事業對國家經濟有穩定作用,常被當作政策工具,肩負政策性任務,大眾也普遍認為有政府當靠山,就「不會倒」。 但投資人常忽略一點:「定存股的關鍵,是獲利要穩定」看看隔壁棚的台電,累計虧損已破4千億,國營企業不等於獲利保證,中鋼也一樣。

關稅拖棚台股觀望轉濃…台積法說會激勵有限 指數盤整等待補漲契機

在美國總統川普最新關稅威脅下,美股11日自歷史高點拉回,道瓊工業指數下跌279.13點。法人分析,台股最關注議題仍是關稅...

台股下周面臨3大事 外資看好

在關稅、財報等不確定因素之下,台股大盤持續震盪走高,下周台股將面臨三大事項,其中包含國安基金開會、台積電十七日舉辦法人說...

台股週漲0.9% 資訊服務類指數勁揚3.57%

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台股今天收在22751.03點,較上週上漲203.53點,漲幅約0.90%,其中資訊服務類指數上漲3...

三大法人一周買超378億元!聯發科周漲逾1成、新光金噴百萬天量搶鏡

台股11日開低走高,在聯發科(2454)、台達電(2308)、大立光(3008)、定穎投控(3715)等電子要角續強,漢...

類股輪動金融撐盤 台股盤中22700點震盪小漲

美股收紅,台股在美國關稅稅率未明朗下,維持高檔整理格局。台積電今天在1100元關卡狹幅整理,大立光、鴻海、台達電等指標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