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317)目標價喊到300!專家試算給出「340」:以後195就是底部了

【文.玩股講客人】
最近媒體紛紛將鴻海的目標價喊到300元,甚至更高,引起市場熱烈討論,但坦白說,這些喊價往往是為了製造話題居多,為了收視率考量,實際上缺乏基本面的支撐,本夢比居多,所以本文將撇開這些無稽之談,從鴻海基本面數據與營運表現,客觀理性來探討投資價值,回到「本益比」來看。
從營收數字來看,截至2025年6月,鴻海當月營收5,402.36億元,雖然月減12.26%,但年增仍有10.08%。若放大到整個2025年第二季來看,營收更達1兆7,973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超過15%,整體業績穩健向上,代表基本面狀況不錯。
再來是EPS,今年第一季EPS達到3.03元,比去年同期暴增90.57%,表現十分亮眼,雖然季減了9.28%,但這屬於季節性的正常波動,而且當時是川普啟動貿易戰的初期,搞不好各國商機都還在觀望。
再來是技術面走勢,過去鴻海股價就是最高不超過120元,低點很少比75元還低,長期在區間內震盪。
即便AI行情在2023年啟動,鴻海還是跟睡牛一樣,不過2024年3月總算大爆發,單月暴漲45.63%,一口氣漲到150元,後續雖然出現一定幅度的回檔整理,不過隨著獲利結構的改變,再加上電動車題材放大,這兩年底部反而變成150元。
所以原本的75元到120元震盪,這已經變成過去式,除非鴻海AI商機沒吃到,不過你想怎麼可能?
AI全球商機的餅這麼大,鴻海肯定吃到飽,再加上全球需求非常大,這如果不是台灣電子業還沒辦法如此大量出貨,因此這樣的走勢,也意味著市場對鴻海的重大轉型事件慢慢開始認為有這麼一回事,甚至是AI從草創泡沫期到現在已經變成真的。
而各國政府也開始全力發展,只要後續產業基本面不失速,那麼鴻海就是十拿九穩的受惠者。
進一步延伸,鴻海如此龐大的股本及獲利結構,如果AI只是一年行情也很難改變營運體質,所以市場派在AI炒作了幾年之後,或許也發現這個產業大趨勢已經成形,加上EPS及營收確實有辦法拿出來,才對鴻海長期受惠AI行情開始產生信心。
鴻海2025年第二季展望
展望2025年第二季各產品領域營運表現,鴻海四大產品線中,以雲端網路與元件業務成長最明顯,季增、年增皆呈上升趨勢,代表著資料中心、伺服器和半導體零組件需求持續火熱。
消費智能產品雖然短期季增回溫,但年增持平,反映智慧手機等市場的成熟飽和。電腦終端市場則相對穩定,表現平平。
從這些數據來看,可以看出鴻海逐漸從過去傳統代工角色,開始轉為更具競爭力且產品線多元的新世代科技大廠。
重點是AI帶動公司的雲端業務及半導體元件業務蒸蒸日上,可能成為最大成長引擎。
給一個結論,鴻海獲利成長的就是AI受惠事業體,所以AI只要繼續強盛,那麼鴻海就會跟著強大,這等於是複製貼上。
鴻海喊300元有沒有道理?
回到300元目標價這件事來看,到底有沒有道理?
以股價區間來看,最近一年也沒這個態勢,不過如果機構或媒體喊300元,卻不限時間,這是合理,原因是股票本來就會隨著獲利而通膨上漲,至於鴻海已經吃到AI商機,因此未來300元也不用意外,只不過我們的基本薪資搞不好已經變成六萬,而大盤已經五萬點了。
不過我們還是要回到現實面啦,300元到底是不是近期可以做到?
首先從過去本益比走勢來看,市場在過去震盪的區間內,股價換算本益比是8倍到12倍遊走,通常到13倍就是極限,準備下殺回檔。
但去年最高本益比已經可以拉到20倍,這表示市場派已經接受鴻海的身價可以靠著AI商機突破過去位階,所以除非AI商機直接歸零,或者公司營運出現存亡的危機,否則我們可以說鴻海很難再回到12倍。
如果用15倍到20倍來看,考量最近三季的EPS都超過3元,再加上輝達高階伺服器大量出貨,我們用單季3.3元換算全年EPS會得到13元以上,如果以AI商機持續受惠且成長的前提下,最低15倍的本益比套用EPS是195元。
更樂觀一點來看2026年,假設本益比隨著產業利多讓市場派願意拉到20倍,再加上單季EPS成長到3.5元,全年EPS來到17元,那麼340元會成為下一個高點。
所以我稍微整理一下個人看法,接下來鴻海股價會介於195元到340元,至於195元的底部,則要到年底才會讓大家慢慢接受,因為所有人包含機構都是看到營收及EPS,才會去追高,相信有這麼一回事,所以我就先說在這邊了,2025年七月,等過一陣子再回來驗證。
◎本文獲「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你機構喊鴻海目標價300元!為何我算出來是高點是340元?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