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阻塞無法根治且增4.4倍心血管風險 專家籲打疫苗保護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周昆達(左)指出,施打疫苗可保護肺部,降低肺阻塞風險;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中)呼籲民眾戒菸、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組委員柯信國(右)籲肺阻塞應該邁向優化治療品質階段。記者廖靜清/攝影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周昆達(左)指出,施打疫苗可保護肺部,降低肺阻塞風險;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中)呼籲民眾戒菸、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組委員柯信國(右)籲肺阻塞應該邁向優化治療品質階段。記者廖靜清/攝影

一名62歲肺阻塞病人,平常有咳、痰、喘症狀,某日夜咳不止且無法呼吸,家人連忙送急診治療,幸好從鬼門關救回。沒想到,一個月內又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險送命。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組委員柯信國指出,肺阻塞(COPD)早期多無明顯症狀,經過長時間的呼吸道發炎反應,會提高其他疾病感染機率。

柯信國說,肺阻塞是一種慢性疾病,且無法根治。肺阻塞病人正面臨高死亡率、高住院率、高惡化率、高共病率的「四高危機」,應從提升疾病診斷與照護品質著手改善,避免變成嚴重肺阻塞,讓病程進入呼吸衰竭。肺阻塞應該邁向優化治療品質階段,從疫苗戒菸、營養、復健等多方面照護介入,降低四高風險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特別進行全台12家醫院、共1,051名肺阻塞病人進行最新的「台灣肺阻塞風險暨照護普查」,結果顯示,有肺阻塞惡化史及其他高風險因子的病人,包含明顯呼吸道症狀、頻繁咳痰、心血管共病等,病情再次惡化的機率為低風險病患的9倍。另外,心血管共病者風險也增加4.4倍,顯示肺阻塞不只是呼吸問題。

肺阻塞及心血管疾病雖然是二個不同系統的疾病,其共同危險因子「吸菸」會加重原本的胸腔問題及心臟病。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周昆達指出,咳、痰、喘甚至胸悶等症狀全部混在一起時,許多人會以為只是感冒、氣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忽略心肺發出的警訊,等到罹患肺阻塞疾病時,已經錯失黃金治療期。

周昆達說,這份普查資料也分析戒菸與施打疫苗的重要性,從未吸菸相較已戒菸、持續吸菸的肺阻塞病人,惡化風險下降29%,接種疫苗比未接種疫苗的病人,中重度惡化風險降低了13%。建議吸菸、65歲以上長輩,每年施打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減少肺阻塞急性發作。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9位,其中,有超過90%的肺阻塞病人與吸菸或二手菸有關。以112的的死亡統計數字來看,

包含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肺癌、肺炎的死亡人數共33,214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長期的吸菸習慣,包含二手菸、三手菸危害。

賈淑麗強調,菸草中的成分會傷害呼吸道黏膜,並導致肺功能下降,「戒菸」可大幅降低肺阻塞惡化風險。去年,全國利用戒菸服務的人數,計有107,424人,6個月全國點戒菸成功率達3成,粗估3萬多人。目前台灣的成人吸菸率約14%,有立委籲菸捐15年未漲應調高,賈淑麗回應,正在研議中。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9位,其中,有超過90%的肺阻塞病人與吸菸或二手菸有關。記者廖靜清/攝影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9位,其中,有超過90%的肺阻塞病人與吸菸或二手菸有關。記者廖靜清/攝影

戒菸 疫苗 風險

延伸閱讀

8成胃癌「幽門桿菌」所致 吸菸、愛吃這2類食品也危險

影/網售電子煙進校門誰管?立委批政府部門「踢皮球」

教育部坦言電子煙難查 立委批源頭不管責任丟給老師

國健署推公費LDCT篩檢 醫提醒「偽陽性高」、1狀況別貿然開刀

相關新聞

健康主題館/每天5000步 遠離糖尿病

台灣18歲以上糖尿病盛行率約11%,推估全台有218萬糖尿病人口,昨天是「世界糖尿病日」,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與台南市...

滑手機恐讓你口臭又顯老!長時間「面無表情」 當心臉部肌肉萎縮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平時無論是要用通訊軟體談公事,還是休閒放空看影片,總是會滑手機滑個不停。然而長時間使用手機,卻可能對身體帶來負擔,甚至會影響臉部肌肉,讓自己看起來變得更蒼老。

臺北文創 打造千吋LED電視牆

鯨魚在水中游動的光影,流動且順暢,栩栩如生的影音效果皆呈現在LED螢幕上,而這面螢幕面積超過一千吋、長達二十五公尺,亞洲...

中山附醫精準醫療 降早期肺癌復發

藝人汪建民日前因肺癌過世,肺癌新增個案數年年破萬,國健署推動肺癌篩檢補助政策,早期患者從兩成增加到四成五。但據統計早期患...

偽造車牌擬重罰3.6萬、車銷毀

偽造車牌事件層出不窮,交通部昨表示,將修法提高罰鍰上限,從現行的一萬八百元,提高至三萬六千元,並當場沒入車輛銷毀;汽車駕...

非聽不可/肩膀痠痛的中醫保健 肌少症與骨鬆的居家運動處方

肩膀痠痛的中醫保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