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效應沒有發生 國發會估2040出生人數將跌破10萬

台灣從2000年以來共經歷3個龍年,但今年龍年效應沒有發生。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從2000年以來共經歷3個龍年,但今年龍年效應沒有發生。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從2000年以來共經歷3個龍年,過往普遍認為龍年出生率會提升,但今年截至11月,出生人數累積12萬2360人,龍年出生人數可能僅約13.4萬人,成為首個低於虎年的龍年,國發會推估,2040年出生人數將跌破10萬人,專家指出,賴清德總統4年任期內的出生人數達60萬,才能勉強維持社會正常運作,換算下來每年平均要有15萬人出生。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4-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中提到,出生人數預估在2040年低於10萬人,我國非婚生子女占約3%至4%,顯示結婚仍是我國生育的重要前提,25至39歲女性未婚率,由2003年30.6%驟增至2023年54.0%,整體而言,主要生育年齡層女性人數減少,加上未婚率上升,使我國可生育人數受限。

針對龍寶寶人數可能低於虎寶寶,台大社會系退休教授薛承泰表示,2000年的龍年碰上千禧年,應是龍年效應最明顯的時候,該年出生數為30萬5312人,較1998年的虎年增加約3萬3862人;2012年是個普通的龍年,該年出生人數22萬9481,相較2010年的虎年增加6萬2595人。

薛承泰指出,生育率是婦女平均生育的子女人數,分母是15至49歲的育齡婦女人口,單位是每位婦女的子女人數,出生人數持續下降,等於分子和分母持續減少,而生育率也許不會有明顯的下降,今年出生人數如以13萬人計算,這些人18年後進大學,以淨在學率最高75%計算,也就是9萬7500人,但未來出生率要維持13萬人都很難,會反應到多少人可以當兵、工作等。

薛承泰表示,前總統馬英九任內第一次有鼓勵生育的措施,但因為碰到金融海嘯,金額都很低,現在加碼很高仍沒有用,除了經濟誘因、廣設公托等托育政策、年輕人工時過長等措施外,領導人在觀念上,應該要強調家庭與婚姻價值,賴總統未來4年任期,用一年15萬當標準計算,4年總出生人數60萬,僅能勉強維持社會正常運作所需。



少子化也讓人口從鄉村流到都市的狀況變得明顯,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今天在「少子化國安危機生育論壇」中提到,北中南東有4個團隊,已彰顯出在地的幸福感,在新竹湖口有團隊做「森林循環」工作,台灣有很多廢棄林木都是直接燒掉、掩埋,但團隊用來做成家具、文創商品,甚至燃燒以後萃取水煙,做成木酢液的清潔用品,團隊從原本的5個人,現在20幾人在湖口生活,所有已經結婚的,每個人都生2個孩子、都在湖口有間透天厝、每個人的年薪都不低於100萬。

地方創生成功做起來的話,這樣的成就感、幸福感會讓青年願意返鄉、留在故鄉,她曾問過一個地方創生青年的太太,比較喜歡先生過去在科技業,還是現在回來投入地方創生,那位太太認為回來比較好,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做永續的工作,也對下一代負責任,待遇沒有比較差,也能幫忙照顧孩子。

團隊 生育 龍年

延伸閱讀

員警退休潮 彰化縣今年108名員警退休創5年新高

台中市人口突破300萬人大關 盧秀燕:有信心繼續努力

AI大策略大布局論壇/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強調 打造AI兆立方 提升產業價值

網羅AI人才 國發會前進印度班加羅爾、明年赴美國矽谷

相關新聞

明境外汙染物隨大陸冷氣團南下 空品亮橘燈

根據環境部綜合最新氣象預報資料、空品模式模擬及空品監測結果顯示,明日境外汙染物伴隨大陸冷氣團南下影響空氣品質,預估空氣品...

長榮航機系統異常 數百旅客滯留札幌「延誤逾20小時」

長榮航空昨天一架原定下午3時20分,從北海道札幌新千歲機場飛往桃園機場的航班,數百位旅客在上機1小時後被請下飛機,最後還...

台鐵1服務超神!她買便當忘拿筷子 傳訊求助下秒「筷遞」送達

台鐵常被戲稱「被火車耽誤的便當店」,推出的便當菜色不僅多元,副業便當收入甚至比主業還要賺錢。一名女網友表示,自己買了一個沒有附上筷子的台鐵便當,由於當下真的很想吃飯,加上車程還有2小時,於是傳訊息向客服人員求助,獲得火速「筷遞」,讓她大讚「台鐵客服我的神」。

行人庇護島駕駛自撞頻傳 成為新危險區?

為擺脫行人地獄惡名,交通部大力倡導設置行人庇護島,但在駕駛習慣未改變下,卻也導致事故頻傳,消基會批評,庇護島反而成為駕駛... 行人庇護島 駕駛自撞頻傳 成為新危險區?

影/銀白世界再現! 玉山昨晚降瑞雪 今晨積雪0.5公分

中央氣象署表示,玉山昨天晚上8時40分下雪,至昨晚9時15分雪停,地面覆蓋超過2分之1,無積雪深。今天早上6時玉山氣象站...

醫院個別總額新制 大醫院恐漲掛號費、減門診

衛福部健保署預計今年起在全台實施「醫院個別總額制」,各醫院將設有年度健保點數申報上限,超過將打折或不予給付,醫療服務量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