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曝求學時期是「顯眼包」 ADHD研究員:期盼社會更溫柔
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兒童時期曾被診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患者,於青春期遭到霸凌風險是無此症的1.52倍。進行研究的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林峻吉,就是在兒時被診斷出ADHD的個案,讓他在求學階段總會不自主地成為「顯眼包」,好在有良好的社會支持,得以在正規教育體系中茁壯成長。如今有感網路原生世代的ADHD青少年霸凌問題嚴重,期盼大眾多一點同理、包容、尊重與溫柔。
身為一個從小被診斷為ADHD的研究人員,林峻吉說,ADHD孩子的日常行為相較自閉症等其他精神疾病者「還引人注目」,如從小,外婆都說我看起來特別活潑,但『特別活潑』這點,在學校裡可能就叫不乖、聒噪,也很容易形成其他人對ADHD孩子的霸凌。因為有些人將ADHD視為一種病,但有的人卻不會把ADHD當成是一種病,只是一個『不乖』的孩子想要引起注意,因此校園裡的老師可能會較關注他們,或認為他們身患疾病,需要被照顧。
林峻吉說,爸爸不能理解他是ADHD,所以會覺得『為什麼你就是學不會』,而在求學階段遇,曾遇到能理解他的老師,也有不能理解的老師。因為ADHD有注意力不集中、閱讀與學習障礙,雖然他的數學成績不錯,但國中時由於某科成績不佳,加上活潑外放的性格,曾被科任老師當作是只會嘻笑打鬧、不愛聽課的學生,當時老師認為他常影響其他同學聽課,在課堂交換改考卷時曾表示,「你的不用跟別人交換,成績那麼爛,你就不要浪費別人的筆水」等。
除了現實中的挑戰,長大後的林峻吉,有感網路世界中的攻擊與歧視,對數位原生世代的ADHD青少年可能產生深遠影響,「全世界都能在網路上匿名,但我們(ADHD)是匿不住名的。」他以個人經驗為例,只要是發表在網路上言論,親友就知道作者是他,「即便我在網路上匿名,但因為ADHD的性格真的太鮮明,還是很容易被看見。」
林峻吉說,網路世界是「247」,就是24小時、7天,全年無休的、無所不在的,他可以忍住不看手機,但現在青少年是數位原生世代,出生時就接觸網路,與現實世界互有聯繫,只要在網路上發表意見就會被注意,進而可能在網路上受到無止境的言語攻擊。
回顧生命歷程,林峻吉說,他的運氣很好,同儕沒有因此孤立他,他們都會忽視老師的話偷偷跟他交換改考卷。很慶幸小時候網路並不這麼普及,如果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離開現場,可以躲起來自己療傷,但如果是在網路普及的時代,可能連躲起來的地方都沒有。林峻吉強調,該科任老師其實為人不錯,他畢業後還有跟老師見面互開玩笑,「我覺得老師並不了解ADHD,所以才認為我是問題學生。」
最後,林峻吉說,霸凌問題不會因為有了網路世界而減緩,期待整個社會也要多一點同理、包容、尊重與溫柔。針對ADHD的青少年,他認為,所謂的問題也是優勢,「社會在努力成長,我們自己也要努力,就算我們是負重前行,但我們依然可以走出屬於我們的歲月靜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