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滾雪球個管師燃燒殆盡 健保署在宅照護擬納心衰竭
心臟衰竭患者出院後若再入院,死亡率提升4成。衛福部健保署過去實施急性後期照顧方案(PAC),由個管師等團隊追蹤病況,病人死亡率下降近5成。近期健保署擬在宅急症照護計畫納入心衰竭,讓病人在家以工具監測病況。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說,在宅急症一定會研議放寬,且心衰竭已有許多工具可用於在宅醫療數據監測。
目前PAC方案僅給付出院後3至6個月時間。台灣心臟衰竭照護學會理事長李啟明說,個管師在6個月就「放手」不再追蹤的情況寥寥無幾,新的病人不斷增加,舊的病人繼續追蹤,形同「滾雪球」,讓每位個管師負擔變重,最終可能燃燒殆盡走人,是心衰竭照顧目前遇到的一大阻礙。
李啟明說,心衰竭病人終身必須與疾病共存,且面臨病況時好時壞的困擾,國內實施PAC模式照顧病人至今已7年時間,根據學會追蹤統計,病人存活率48%,建議應延長PAC照顧時間,可降低照顧強度,但持續監測病人情況,一旦出現病況變化,可通知醫療團隊赴病人家中處理,或安排病人再度入院。
李啟明強調,醫院「很髒」,心衰竭病人疾病發生變化時,回到醫院雖可獲得最好的照顧,但院內感染風險高,心衰竭病人通常合併多重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若心衰及照顧好,卻因感染症死亡,絕非醫療團隊樂見,因此每次安排病人住院時,都很兩難,必須經過謹慎評估,對於健保署研擬在宅急症納入心衰竭,站在學會立場是樂見。
「資通訊、人工智慧時代,病人監測應運用科技,更即時反應病況,同時減輕個管師負擔。」李啟明說,目前病人在家疾病監測,仰賴病人自我評估回報,若透過穿戴式裝置,將病人數據上傳至雲端,當病況發生變化時,發出警報讓醫療團隊即時介入,以視訊看診或派人至病人家中,是較聰明管理病情方式。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在宅急症照護計畫預計先納入安寧病人,此類病人有時會遇到貧血等需要醫療介入情況,後續才會考量納入其他更複雜的慢性疾病,包括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都在討論範圍,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始研議,但在宅急症畢竟是試辦計畫,目前第一線團隊仍在摸索,不希望一次納入太多適應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