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跨性別患者 強忍閒言閒語
因外表與身分證所登記的性別不同,一名跨性別人士因長期憋尿,引起泌尿道感染,擔心受到醫事人員異樣眼光,排斥就醫,不願至婦產科看診,但持續服用成藥後,搞壞身體,嚴重腎臟衰竭,只能洗腎,最後仍不幸病逝。
二○○○年屏東「玫瑰少年」葉永鋕事件讓人遺憾,但二十五年過去了,仍有「玫瑰少年」遭家長限制其打扮、行動,以致自殘,甚至萌生自殺意念。此外,LGBT族群就醫時,常因醫療端缺乏足夠的性別意識,而引來許多困擾。
跨性別人士Tong(化名)外表中性,甚至有些陽剛,聲音較粗,因外表跟身分證性別不一樣,易被誤稱為「先生」,至婦產科就診時常被問「來幫太太拿藥嗎?」疫情期間,接種疫苗,常被質疑冒用別人身分證,必須依照護理師要求,背出證件上的資料。
Tong表示,洗腎的姊妹摯友去世後,自己不再忍痛,身體不適就掛號就醫,不想走上朋友這條不歸路。有時醫事人員看著其健保卡喊著「先生」,引來候診時患者的側目,場景令人尷尬,建議以中性稱呼取代「先生、小姐」。
「性少數族群來精神科看診,本身就需要勇氣了。」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說,有些跨性別患者光坐在診間外,就得忍受旁人的閒言閒語,而家長的不諒解也可能讓孩子不想再活下去。
李俊宏表示,曾收治一名情緒障礙、經常自殘的高中男生,個性陰柔,重視外表,常購買化妝、保養品,但家長難以接受,常斥責「好好一個男孩子幹嘛學女生化妝?」於是取消孩子零用錢,還限制行動,親子關係緊張,個案因此自殘,就醫後進一步診斷為憂鬱、焦慮,必須長期治療、追蹤。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