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證嚴上人嫌佛陀問病圖壁畫太貴? 李健儀打臉抄襲仔:慈濟師姐都被騙

「昨罷免、明喝咖啡」 朱立倫:兩手策略看清民進黨嘴臉

獨/黃仁勳來台首站將拜會台積電 2大AI巨頭會面聚焦這點

台灣首例!22歲男大生這原因裝最新心臟去顫器 預防猝死

台中榮總在今年1月7日完成台灣首例血管外心臟去顫器植入手術。圖/台中榮總提供
台中榮總在今年1月7日完成台灣首例血管外心臟去顫器植入手術。圖/台中榮總提供

台中榮總今發表,今年1月7日完成台灣首例最新的血管外心臟去顫器(EV-ICD)植入手術,為一名22歲健壯男大生,午休時突無呼吸心跳,以CPR(心肺復甦術)救回,後查出罹患致命性的心律不整,接受手術植入EV-ICD,這也開創國內心臟醫療新里程碑。

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說,心室顫動是最致命的心律不整,約占成人突發性心臟停止的40%。當心室顫動發作時,心臟類似停止,無法輸送血液到全身。發作時除了心肺復甦術以外,必須盡快在3至5分鐘內電擊去顫,存活率可達49%至75%。每延遲1分鐘,存活率就降低7%至10%,超過10分鐘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腦部損傷。

心室顫動高風險族群包括曾有心肌梗塞、心臟衰竭或先天性心臟離子通道異常,預防應積極控制三高,遵醫囑定期服藥與追蹤檢查。心臟功能射出率低於35%,建議安裝植入式心臟去顫器,同時要留意家族病史,及早發現才能預防猝死風險。

台中榮總心臟內科醫師謝育整醫師指出,傳統植入式去顫器(ICD)植入在鎖骨旁的皮膚下,導線會經過靜脈、穿過瓣膜進入心臟,雖手術技術分純熟,但仍有約1%至5%發生心臟穿孔的風險,導線經過植入後,長期仍存在7%心臟瓣膜損傷、5.8%導線斷裂,以及1.5%細菌感染等併發症風險。

台中榮總心臟外科主任魏晧智說,EV-ICD改由特殊的波浪型導線植入在胸骨下方,EV-ICD植入腋下皮下,減少手術創傷、降低併發症。目前歐美、澳洲等臨床採用,衛福部去年核可,全國首例EV-ICD手術由台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內外科團隊共同合作完成,手術的成功代表台灣心臟醫療技術與國際接軌,未來將讓更多人受惠。

台中榮總心臟內科醫師李冠毅說,陳姓男大生平時身體強健、有運動習慣,2個月前在學校午休時突然倒地抽搐、休克,同學見狀施以CPR,才恢復呼吸、心跳。男大生起初不以為意,直到家人強烈建議,就醫檢查,問診發覺患者祖父在中壯年即無預警猝逝,發現病人罹患致命性的心律不整。

為有效預防心因性猝死、考量男大生年輕,且防止血管內導線併發症及瓣膜逆流的風險,男大生接受EV-ICD治療,經2小時手術,術後於加護病房觀察1天後,即轉至普通病房,目前已康復出院,恢復良好。

最新血管外心臟去顫器EV-ICD,波浪型導線植入在胸骨下方,EV-ICD植入腋下皮下。圖/台中榮總提供
最新血管外心臟去顫器EV-ICD,波浪型導線植入在胸骨下方,EV-ICD植入腋下皮下。圖/台中榮總提供

台中榮總 手術 風險

延伸閱讀

真的腰瘦…美27歲跨性別女「切6根肋骨瘦身」 還打算製肋骨皇冠

前立委鄭余鎮心臟病逝享壽79歲 醫授8行為有助維持心臟健康

前立委鄭余鎮心臟病逝 醫曝5大症狀、急救預防招式

七旬男感到腹脹不適 竟是主動脈出問題醫師開2刀救命

相關新聞

饗饗信義店員工手部驗出仙人掌桿菌 食物「2口感」恐遭汙染

饗饗微風信義店疑似食品中毒案,台北市衛生局今公布環境及人員採樣檢體結果,其中1名員工手部檢體檢出仙人掌桿菌,毒物科醫師指...

充電線不用了…丟垃圾桶或回收?環保局、台電曝正解 1條件可換超商抵用金

農曆新年就快到了,不少人都會趁年前大掃除,準備除舊布新。有網友表示,家裡集中了2、30條左右的充電線,卻不曉得該如何處理?對此,新北市環保局指出,充電線為廢資訊物品類,須妥善分類交給清潔隊回收車。台電表示,由於充電線外層是PVC塑膠皮,不可以丟進焚化爐燃燒,因此務必交由清潔隊資源回收車進行回收作業。

9年前除夕夜台南維冠大樓震垮 專家曝今年春節強震機率

2016年2月除夕夜高雄美濃發生規模6.6地震,造成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地,成為台灣自921大地震以來最嚴重震災,去年04...

台灣每年墮胎數愈30萬 比13萬新生兒數高出2倍之多

2024年龍年人口統計資料出爐,僅達13.4萬人,台灣兒童心臟學之父呂鴻基表示,我國少子化日益嚴重,已經成了國安問題。他...

提升肺癌競爭力 余忠仁盼善用優勢、健保加速接軌國際

台灣肺癌研究學會(TASLC)、臺大醫院、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及全球最大肺癌學術研究組織--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

台灣不抽菸也罹肺癌 楊泮池:破解空污致癌為未來重點

早期肺癌篩檢、EGFR與ALK驅動基因突變為台灣醫界在肺癌預防及治療上的兩大貢獻,中研院院士楊泮池表示,家族遺傳解釋了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