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打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漂蕩世界的台灣智慧」
走進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位於台南成大的1:1組裝展場,一座宛如從暗夜海洋升起的島嶼靜靜佇立,用蜂巢紙切割出的台灣地形剖面上方,是以電子紙輪播台灣地景的「科技島」,下方則是台灣辦桌使用的桌腳。再往前行,幾百座光明燈打造的「光明燈牆」閃爍迷離光芒,燈牆之間隱隱流動千變萬化的台灣地景。科技島與光明燈牆前後呼應,串聯起今年代表台灣參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16組作品。
成大建築系團隊策畫的2025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無]信仰:漂蕩世界的台灣智慧」,5月10日起於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展出,參展內容昨首度曝光。成大建築系師生在策展人、成大建築系主任薛丞倫的帶領下,透過台南七股開發、沙崙循環住宅、高鐵沿線城市開發等案子的研究調查,審視台灣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背景下的空間策略,以及政府以效率、高科技和控制作為現代化治理手段所面臨的挑戰。
21日深夜台南發生地震。薛丞倫表示,地震來自兩個大陸板塊的擠壓,精準隱喻台灣地緣政治的處境;而這座小島在政權不斷更迭的過程中,孕育出跟世界對話的韌性與智慧。此展便想展現這種漂蕩世界的台灣智慧,並從台灣最被世界重視的晶片談起。
「晶片和高科技的發展成為台灣的國際籌碼,卻也帶來了經濟、資源分配是否平等與合理的大哉問。」薛丞倫表示,此展將從「效率、科技、控制」三個面向討論。「高速度信仰」以台灣高鐵系統為案例研究,提出高鐵追求效率下都市生態的反省。「晶片信仰」則探討科技島和生態島兩種極端信仰的挑戰,並以台南七股地區為例,探討綠能光電板覆蓋的代價。
薛丞倫認為,台灣對台積電、科技的信仰,讓台灣的生活環境和地景產生劇烈的改變,但台灣並非無限制的破壞,而是透過通風和水資源、綠能的管理來控制對環境的傷害,從中誕生了許多可以讓世界借鏡的重要知識。剛出版科普新書「溫度正義」的林子平教授,便帶領學生透過台灣館向國際分享台灣關於溫度正義的許多小故事,提出對環境與未來發展的反省。另一個團隊則以目前討論正熱的容積率為主題,探索由市民決定容積率的可能性。
展場周圍配置的展櫃象徵群島的環繞,展示16組研究模型。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表示,展覽用島嶼的結構展現信仰的張力,而用蜂巢紙切割出的台灣地形剖面,則象徵科技和自然之間的交替。展場一端的「光明燈牆」正式於威尼斯普宮展出時,由展場唯一開啟的對外窗可望見威尼斯的聖母安康教堂,呈現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擔任評審的設研院院長張基義認為,此展結合產業和建築、學術專業,將會是大阪世博之外,2025年台灣第二個重要的文化外交。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更多相關展覽及活動訊息請關注國美館官網與臉書官方社群;國美館Instagram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