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師招3輪仍缺人 台大院長:健保續存但醫療將崩壞
台大醫院長吳明賢日前有感而發,指健保不應該讓醫師犧牲善良才能得到應得的補償。他的說法引起討論,有醫師對未來醫療人力憂心,但也有年輕醫師認為爭取生活與工作平衡不應被道德綁架。吳明賢今天接受本報專訪強調,並非指責年輕人,而是憂心健保否永續,急重難罕的患者能否得到醫治。
年輕醫師考量薪資與生活品質,紛紛用腳投票,救命科別投入者漸少。吳明賢表示,「年輕人是對的」。年輕人說要慢活,要工作與生活平衡,這個是他我這一代不敢想的,而且注重工作與生活平衡,「年輕人才是對的」,他近年努力提升台大人的待遇,就是希望讓他們留在醫學中心。
但吳明賢也提出他的擔憂,去年台大預計招募17位外科住院醫師,招募3輪仍有5個缺額,甚至有3人半路改選其他科別,這是過去未有的現象,健保資源分配再不往救命科別,未來五年後戰後嬰兒潮醫師退休,包括他自己,全台恐面臨急重難症沒有醫師的窘境,醫療體系面臨崩壞。
國內醫學生設有限額,每年人數固定,吳明賢表示,若健保制度不提供保障,年輕人「用腳投票」離開急重症科別,轉向不必待命,收入更多的五官科,皮膚科、醫美等科別任職,「不該指責年輕人往錢看,而該憂心健保可否永續經營,醫界傳統能否傳承。」
「年輕人逐水草而居,追求高薪不是壞事。」吳明賢表示,若制度設計良好,讓醫師做有價值的事,可獲得相應報酬,但現行健保支付並未追求論質計酬,直接反映在年輕醫師就業選擇,台大醫院今年除外科實習醫師招不到人,小兒科要招13人,也僅來了8人。
「內、外、婦、兒」等傳統科別失寵,除薪資待遇外,也因這些救命科別值班、待命需求高。吳明賢表示,自己常舉辦院內座談,認同年輕人追求生活品質,希望兼顧工作與生活想法。外科、兒科等醫師必需值班,隨時待命回醫院緊急手術,所賺薪資又比皮膚科等自費比率高的科別少,雙重打擊下,當然會走人。
吳明賢說,戰後嬰兒潮醫師5年後大量退休,中生代、新生代醫師取而代之,成為國內醫療支柱,健保危機日漸升溫,但健保總額每年由民眾、政府及雇主所繳保費挹注,因此健保不會倒。但總額有限讓民眾自費比率愈來愈高,支付制度論量而不輪質計酬,讓救命科沒人要做。他說,自己是戰後嬰兒潮一員,「很擔心退休後,急重難罕科別還在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