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體系崩壞逼出走 他嘆研究教學都是奢侈追求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日前提到,因為給付不合理、資源錯置,導致年輕醫生不願投入急重症科別,不應該讓醫師犧牲善良才能得到補償,引發對於醫療崩壞的討論。有醫師批評,根本是位高權重的人在講屁話,也有人認為,把責任跟工作要求加到醫師身上,做不到就被淘汰,「研究教學這些東西都是很奢侈的追求」,現在已不是靠光環就可以做下去的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科醫師姜冠宇指出,現在的醫師就業環境跟以往大相逕庭,以前的醫師經過痛苦的訓練後,有機會在醫院獲得晉升,就算離開醫院開診獲利也不錯,但年輕醫師沒有機會晉升醫院主任、院長,而患者大多也習慣找老醫師求診,下一代處在競爭劣勢,是健保體制下被壓榨最慘的單位。
姜冠宇說,醫美訓練多得要靠付出額外心力去國外進修,與其說是醫德的問題,不如說是年輕醫師為職涯發展的選擇,更是醫師職涯的生存問題。吳明賢的看法是站在醫學中心思維,在社區醫院阿公級醫師還要輪班,這就是現今醫療困境。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急診科醫師陳亮甫指出,這幾年房價、物價、生活消費都增加,醫師薪水相對持平,加上工作複雜度變高,「不只世代問題」,整個產業都在發生這樣的狀況,而急重症科別,本來就不是追求生活品質的人會久待的地方。
陳亮甫直言,很多都是中生代醫師轉換跑道,當然會衝擊教學、研究任務,人力問題是個惡性循環,如果覺得沒什麼人願意留下,新人也不進來,「研究教學這些東西都是很奢侈的追求」,光是好好把班上完、達到基本生活要求都無法,如何想教學研究?
陳亮甫認為,醫師這個職業在過去好像有些光環,會覺得眼前愈痛苦愈光榮、在被折磨的過程中享受帶來的附加價值,這些無法用金錢衡量。但現在這套說詞很多醫學生的認知中早已不存在,很多人選擇醫學系只是收入穩定、不用擔心之後的出路,可以養活家人。
政府一直說要挹注及重症資源,但這些都很空泛,陳亮甫坦言,臨床醫師其實感受不太到,醫師診察費、護理人員照護費用非常低廉,一天幾百元,「大家平常不計較沒差,但一計較起來會覺得現在的工作更加不值」。
針對吳明賢所說,有神經外科醫師以70萬月薪被挖角離開新竹台大分院,但醫師不應該為薪資犧牲善良。南部醫學中心急診醫師批評表示,根本是位高權重的人在講屁話,現在的醫療現場崩壞,急診收愈多病人、門診做愈多手術只會讓醫院賠錢,除非要醫師昧著良心讓患者做自費,因此醫師用腳投票離開醫院。
該醫師表示,現在急診塞床嚴峻,健保署還要推醫院個別總額制度,若不打破總額迷思,讓健保點值維持一點一元,恐怕會重演20年前,「邱小妹」淪為醫療人球找不到神經外科加護病房的慘況,呼籲人稱俠醫的吳明賢,帶動在急診開設類流感門診紓解急診病患壓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