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肆虐!單周30萬人次腹瀉達十年新高 估疫情反轉下降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說明近期腹瀉疫情趨勢。記者李青縈/攝影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說明近期腹瀉疫情趨勢。記者李青縈/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11/realtime/31476501.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腹瀉單周就診人數寫下10年同期新高,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春節後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上周達30萬2644人次,近期沒有群聚事件,預期接下來將反轉下降。另全國近4周接獲3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為近5年同期最高,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215案中,以檢出諾羅病毒212件為多。
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近期腹瀉群聚案件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其傳染力強,潛伏期約10至50小時,患者可能因食用受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與病人接觸。例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或接觸到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而感染,常造成校園、餐飲旅宿場所等大規模群聚事件。
腸胃炎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症狀可持續1至10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原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
郭宏偉呼籲,民眾應落實如廁後、進食或備餐前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並注意食物貯存或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食物澈底煮熟再食用,尤其是蚵、貝類等帶殼水產,以預防腸胃炎傳播。餐飲、團膳業者應落實廚房環境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健康情形,如有疑似腸胃炎症狀應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
近期各級學校陸續開學,校園是團體生活的環境,由於學生常有共同的飲食及水源暴露,且彼此間接觸密切,容易造成校園腹瀉群聚事件發生。
疾管署提醒,有疑似症狀者除了注意補充水分、電解質及營養,並建議依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在家休息至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受病患污染的器物表面,應用20 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1000 ppm)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 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5000 ppm)消毒清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