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新聞牽動國人心理健康 球迷支持對球員有正向影響

從北市幼園兒到世界12強棒球賽等,精神健康基金會今日舉行「2024年台灣社會十大新聞事件」,票選依據要考量與心理健康相關事件。十大新聞類型多元,從社會關注事件「台北幼兒園性侵案」到體育新聞「中華隊12強棒球冠軍」皆有,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韓德彥表示,球賽對人們心理健康有積極影響,如今天也有中華隊跟西班牙的驟死賽,都會牽動國人的心情變化。
精神健康基金會今天公布2024年十大社會分別為,台北幼兒園性侵案、勞動部霸凌風波、精神障礙者不得判死刑、長效針劑有助於控制精神疾病、推失智父落溪的長照悲劇、瓊瑤放棄生命、青少年自殺死亡率上升、兒少網路成癮釀社群恐慌、詐騙總額372億元、中華隊12強棒球冠軍。
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楊聰財指出,十大新聞事件為第二年舉辦,依照每一個月的6項重大新聞事件中,票選而來。
楊聰財表示,在幼兒園園長之子毛畯珅涉嫌性侵偷拍兒童,顯示兒童保護機制的重大漏洞,現行法律對媒體報導的限制,讓兒童性侵案件無法及時曝光,應建立合理報導規範,例如允許匿名揭露學校或機構名稱,以免更多兒童陷入危險。
長效針劑可以降低12%精神疾病患者住院風險。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指出,部分患者不願意機獸長效針劑,是因為會引起皮膚肌肉疼痛,因此必須強調口服藥物治療,並且也要搭配社會復歸方案。
作家瓊瑤去年底輕生,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黃宗正指出,華人社會下死亡常被當作禁忌話題,但這不僅是個人悲劇也是社會縮影。根據蓮花基金會2024年對50歲以上國人的調查,有90%民眾觀念上認同自然死,然而只有15%預立醫囑(DNR),12%預立遺囑,預立醫療決定者更少,顯示民眾對自然死的準備仍然不夠。
據數位發展部調查,12到19歲的人口中,8.6%有網路沉迷;20到29歲則是14.7%。兒福聯盟調查也發現,86.9%的兒少曾出現社群恐慌現象,伴隨產生孤單、焦慮、悲傷、自卑等負面情緒。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簡意玲建議,政府應考慮制定相關政策,並鼓勵家長主動監督與引 導青少年使用網路,確保孩子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去年中華隊在世界棒球12強賽事奪冠,引發全台轟動,為本次少見正向新聞。韓德彥以球員間「666」手術、「金三角」的手術為例,球員全力以赴的精神,不僅提升個人心理健康,也激勵國人。另外團隊合作、相互激勵,也助於減少壓力,提升心理健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