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外科先驅朱樹勳辭世享壽87歲 生前曾心繫這件事

台灣心臟外科先驅朱樹勳今天上午9時辭世,享壽87歲。朱樹勳完成台灣第一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被譽為台灣心臟外科先驅、心臟救星,曾獲第卅屆醫療奉獻獎,培育門生無數,包括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台大心臟外科教授王水深、許榮彬、陳益祥等,一生致力提升台灣心臟外科技術,是台灣心臟外科的拓荒者。
出生於日據時代屏東縣的朱樹勳,求學時對文學與藝術感興趣,高中時因好友選讀理組而轉向理工科,後來考上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因為不滿足於工程繪圖,大一時準備重考,進入台大醫學系。他雖然熱愛藝術與文學,但在大三時因為一堂解剖學課程,受到老師影響,決心投入外科,後來選擇尚未成熟的心臟外科領域,立志開創台灣的心臟外科發展。
當時台灣心臟手術成功率僅50%,而美國已達90%,朱樹勳決定赴美學習,向多家頂尖醫院寫信請求機會,被德州心臟學院醫師Dr. Cooley(庫利)接納,於1971年前往美國。當時台大醫院一年僅30至50例心臟手術,而德州心臟學院一年達3000例,他在高強度訓練下學習最先進的手術技術。
1973年,36歲的朱樹勳返台,推動台大醫院心臟手術,從每年50例增至400例,提升技術與成功率,讓患者更願意接受手術。他曾在夜班時,為胸口插刀、心臟停止的病患緊急剖胸手術,成為台灣第一例成功的心臟急救案例,也發表成為他的第一篇論文。他被派往薩爾瓦多擔任顧問,成功完成10例心臟手術,後續也在台大醫院創下24項首例手術,包括冠狀動脈手術與同種心瓣膜移植。
朱樹勳完成台灣第一例換心手術,並創下多項創舉,包括1989年全球首例「雙心人」手術,將供體心臟植入患者體內,與原有心臟共同運作。2000年,他更完成「三心人」手術,將兩顆來自不同人的心臟植入同一患者體內,創下世界紀錄,使患者續命15年。
朱樹勳在手術領域有突破,也改革醫院體制,在擔任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時,建立心臟移植團隊、推動急診檢傷分類與人才培養制度,也參與亞洲首例腎臟移植。他轉任台大醫院醫務副院長後,導入績效獎金制度,確保優秀人才留任,並推動醫院臨床企業化管理,提升運作效率。
1999年,62歲的朱樹勳決定接受新挑戰,離開台大醫院,接任亞東醫院院長。他推動醫療品質提升,歷經7年改革,使亞東醫院在2006年升格為醫學中心,並促成捷運「湳仔站」更名為「亞東醫院站」,讓醫院與捷運站無縫銜接,提升就醫便利性,成功讓亞東醫院躍升為板橋地區的優質醫療機構。
完成超過6000例心臟手術後,朱樹勳不再執刀,但仍堅持門診,並持續培養後輩。他認為,年輕醫師應在住院醫師時期努力學習,成為主治醫師後勇於創新,並應抱持謙卑態度,照顧病人。他強調,醫學是終身學習的過程,這是他從醫近一甲子的信念,也是他傳承給後輩的重要精神,他於2020年獲頒第30屆醫療奉獻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