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曼谷地標震歪了?泰最高飯店竟成「比薩斜塔」 白玉酒店急發聲

中職/兄弟開幕戰8分差吞敗寫不名譽紀錄 獅隊完封勝終止魔咒

元大長媳唐可珊現在長這樣 緊貼185公分高壯男身分曝光

戴「3D眼鏡看劇」只到6月底 科博館「立體劇場」轉型

因轉型因素,在「立體劇場」配戴「3D立體眼鏡」的回憶,將於6月30日結束。圖/擷取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粉絲頁
因轉型因素,在「立體劇場」配戴「3D立體眼鏡」的回憶,將於6月30日結束。圖/擷取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粉絲頁

對於許多民眾而言,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戴著3D眼鏡、欣賞立體劇場是一段充滿樂趣的回憶。但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宣佈,已經擁有超過30年的立體劇場,將在今年7月正式轉型,需配戴眼鏡的3D劇場將至6月30日為止。隨著消息出爐,粉絲也表示「謝謝陪伴我們及我的女兒長大」、「在改建前一定再去觀賞,畢竟是童年的回憶」

位於台中市北區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自1986年陸續開放至今,目前規劃有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地球環境廳等不同展廳,乃是中台灣極具代表性的博物館,陪伴許多學生成長。其中「立體劇場」在1993年落成,最大的特色,就是透過配戴3D眼鏡,欣賞生動的立體影片,獲得許多民眾喜愛,也是許多家庭旅遊台中的特色景點之一。

隨著時代演進,立體劇場在2008年3月引進最新型的全世界最高解析度4K劇場型數位投影系統,2015年6月將已使用達8年之久的SONY 4K投影機老舊設備汰舊更新,2025年7月即將轉型以新型態營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於粉絲團公佈,以後入場前就不會發放眼鏡,目前立體劇場的驗票口已經悄悄改頭換面,也是轉型計畫的一部分。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立體劇場」將於7月轉型,以新型態營運。圖/擷取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粉絲頁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立體劇場」將於7月轉型,以新型態營運。圖/擷取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粉絲頁

劇場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眼鏡

延伸閱讀

產業園區管理局新任局長楊志清上任 三大願景致力推動園區發展

邱求慧掌產發署提「四大支柱」主軸 運用AI推動雙軸轉型

鈊象(3293)買1送1沒了!專家解析法說4重點:不只賣遊戲、商業模式升級

新北退場人行地下道大變身!永和4處改當滯洪池發揮防災新價值

相關新聞

84.1公尺! 台灣最高樹 笑傲東亞

由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成大共組「找樹的人」團隊,在二○二三年一月於台灣中部大安溪源頭溪谷附近,發現樹高八十四點一公尺的台灣...

「焚風故鄉」大武創今年最高溫36度 民眾喊受不了 :這不是春天

受到西南風沉降影響,中央氣象署針對台東地區發布焚風高溫,其中,有「焚風故鄉」稱號的大武鄉,今天上午11點39分測得36度...

整理包/2025大甲媽祖遶境4月4日起駕!9天8夜路線日程表、必看儀式、住宿資訊全攻略

每年農曆三月瘋媽祖,2025年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確定於國曆4月4日(農曆3月7日)晚間10點45分起駕,並預計於國曆4月13日(農曆3月16日)回鑾,全程9天8夜,遶境路線將經過台中、彰化、雲林與嘉義,全程總距離達340公里。聯合新聞網整理出進香路線、時間日期、駐駕地點、參加注意事項、交通管制等,帶你輕鬆朝聖。

中央大學全家開出千萬發票!幸運兒只花47元 學生互tag嗨:發財了嗎

114年1-2月期統一發票獎昨(25)日開獎,本期千萬特別獎獎號為「95980685」。國立中央大學校內「松苑餐廳」的全家超商開出1000萬元大獎,幸運得主僅花47元購買Let's Café大杯冰拿鐵就中獎,引發校內師生熱議。

紅牌重機上國道 日系4車廠籲開放

大型重機上國道爭議多時,日系四大車廠共同聲明,呼籲政府落實三讀法案,盡速開放紅牌重機上國道。交通部高公局表示,因地方政府...

好貴!墾丁台灣祭 有民宿895元房型漲到7980元

一年一度獨立音樂盛事「台灣祭」於四月三日至五日在墾丁登場,預計有上百萬旅次朝聖,卻傳出有非法旅宿業者趁機哄抬房價,住宿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