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最易罹癌飲品!一款年輕人最愛 每日飲胰臟癌風險多87%

黃軒醫師在社交網發文指,以下4類飲品已有研究或國際認證,如果攝取過量將會比一般人更易有患上癌症的風險。
4類飲品最易患癌
【1】含糖飲品
美國麻省塔夫斯大學(Tufts University)2015年一項研究表明,汽水和其他含糖飲品(如運動飲品、含有添加糖的茶類飲品或果汁等)一年導致184,000人死亡,當中6,450人死於癌症,其他死因則包括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每日攝取500毫升含糖飲品(約一支正常瓶裝飲品),胰臟癌風險上升87%。如飲品含糖量達70克,即大約兩罐可樂,胰臟癌死亡風險會比沒有喝的人多出3倍。高糖飲食亦有可能增加患乳癌機會,黃軒醫師表示,如果同時攝取熱量密度高的食物,乳癌風險更可能上升近50%,因為血糖指數較高時身體的胰島素會產生阻抗,從而令癌症因子IGF-1飆升,細胞異常增生。
【2】酒精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酒精列為一級致癌物,每18克酒精(大約1.5罐啤酒)可能令腸道罹癌機會提升7%。酒精在肝臟內會形成乙醛,此物質同樣被世衛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一級致癌。由於基因問題,3成亞洲人天生體內缺少分解乙醛的「乙醛脫氫酶」,約只有一般人的10%,乙醛未能及時分解,使更多血液流向面部,亦是為甚麼有些亞洲人喝酒容易臉紅的原因。
天生缺少甚至缺乏「乙醛脫氫酶」的人飲酒,體內未分解的乙醛會直接破壞DNA修復機制,誘發基因突變,患上食道癌或頭頸癌(腦癌以外的惡性腫瘤,常見包括口腔癌、鼻咽癌、甲狀腺癌等)的機率,就比其他人高。
【3】65°C以上熱飲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超過65°C的熱飲」列為2A致癌物,黃軒醫師指出,飲用過熱的飲品時,黏膜會反覆被燙傷,造成慢性發炎,從而令異常細胞增生,產生癌變。平時食飯叫熱飲,或到Cafe飲咖啡時,雖然熱燙燙最好味,不過都要小心「禍從口入」。
【4】加工果汁
先前提及的塔夫斯大學研究指出,每8盎司(約236毫升)超過50卡路里的含糖飲料會增加18%患癌風險。黃軒醫師補充,即使是市場號稱100%的純天然果汁,長期飲用後癌症風險亦會上升12%。果汁中的纖維被隔走,令人體吸收果糖速度急速上升,糖份在肝臟轉化成脂肪便有機會導致發炎反應。
醫生建議4大健康飲品
【1】水
水份對人體而言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健康飲品,幫助身體維持正常運作,促進新陳代謝,亦完全不含熱量。
【2】無糖茶
沒有添加糖份的原味茶都是很好的選擇,包括
綠茶:抗氧化,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烏龍茶:有助消化
紅茶:溫和提神,適合早上飲用
花草茶:例如洋甘菊茶、薄荷茶等,有舒緩放鬆的效果,而且不含咖啡因
【3】黑咖啡
適量飲用不加糖和奶精的齋啡可以提神醒腦,但要注意咖啡因攝取,避免過量。
【4】其他較健康選擇
鮮榨果汁:如果想喝果汁,最好自己在家鮮榨,用水稀釋以降低天然糖分攝取,亦不要隔走含膳食纖維的果渣。黃軒醫師建議適量飲用,不宜取代飲水。
無糖豆漿:含有植物性蛋白質和鈣質,選擇無添加糖的豆漿最好。
無糖植物奶:杏仁奶、燕麥奶、椰奶都可以,記得選擇無糖口味。
無糖檸檬水或有氣水:水中加入新鮮檸檬片可以增加風味,並補充維他命C,無糖氣泡水則能帶來清爽的口感。
牛奶、乳酪:鈣質及蛋白質來源之一,同樣選擇無糖及低脂的口味,並適量攝取。
鮮榨蔬菜汁:可同時吸收維他命、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飲用時不要隔渣,如果太難入口,也可以與少量水果混合以改善風味。蔬菜建議可選綠葉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芹菜、紅蘿蔔、紅菜頭等為主要成分,同樣建議適量飲用,並作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
黃軒醫師提醒,即使是健康飲品也要注意份量,不要一次過飲太多,特別是咖啡、牛奶、果汁、蔬菜汁。最重要仍然是補充足夠的水分,「見字飲水」,再適量配合以上健康的天然飲品,飲用水以外的飲品時可留意自己身體的反應,如有不適要立即調整。
延伸閱讀:
Starbucks甜品熱量排名…港女最愛蛋糕達439kcal=吃6塊牛油+6包糖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