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構作」正夯 北藝學院課程啟動秒殺

靈感從何而來?創作如何成形?不只劇場,從影視編劇、小說寫作到Youtube的影音創作,所有創作者都需要「戲劇構作」(Dramaturgy)的思維。為推廣劇場的深度思考與專業養成,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學院」於2025年推出「戲劇構作開放課程」,首波春季課程從東方古典文學出發。
美國戲劇顧問學者瑪格達.羅曼斯卡(Magda Romanska)曾指出:「如果說20世紀可以被稱為『作者導演』的世紀,那麼21世紀將是『戲劇構作』的世紀」,精準點出了當代創作趨勢從個人英雄式的創作,走向集體協作、跨界對話。戲劇顧問正是因應此趨勢而生的重要角色,帶著跨領域的知識與視野,與創作者並肩作戰,透過不斷對話,挖掘作品的深度與廣度。
北藝學院指出,對藝術總監、導演、劇作家、編舞家等創作者而言,戲劇顧問是作品內部的第一位評論者。他們在創作過程中全程參與,透過敏銳觀察與深入提問,協助創作者釐清思路、探索更多可能性,讓作品的意涵更豐富、更具層次。
北藝學院認為,戲劇顧問也扮演對外溝通的橋樑。比如負責撰寫節目冊、向行銷團隊解說作品,確保作品的核心精神能準確傳遞給觀眾,建立創作者與觀眾間的有效連結。作為一種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創作方法,「戲劇構作」可說完美體現了「北藝學院」的精神。
北藝中心董事長王文儀強調,台灣藝術人才具有多元、跨領域的特色,能同時掌握華語文化與歐美劇場趨勢。學院的成立,正是希望提供劇場愛好者逐夢舞台,透過系統性的課程與實作,培養更多具備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正如莎士比亞名劇《皆大歡喜》所言:「世界是一個舞台」,北藝中心期許與創作者共同完成一場場穿越古今的藝術壯遊。
本次課程師資陣容堅強,深耕戲曲領域多年的王安祈老師,不僅是國光劇團的靈魂人物,更是台灣「戲曲構作」的先行者。王安祈老師將以《閻羅夢》、《孟小冬》、《三個人兒兩盞燈》等經典作品為例,分享她如何以「構作」思維,結合文本改編、跨界合作、傳統再詮釋,成功為國光劇團開拓年輕觀眾市場,讓傳統戲曲在當代煥發新生。
專精古典文學研究的胡曉真老師,則將帶領學員從「構作」的角度,重新審視古典小說的敘事策略與人物塑造。她將以《珍珠衫》、《金瓶梅》、《兒女英雄傳》等經典文本為例,深入剖析其中如何藉由話術與敘事設計,營造情節轉折、刻畫角色性格,讓學員掌握「以古鑑今」的構作方法,為當代劇場創作注入豐沛的靈感與養分。
課程也強調實務應用,資深戲劇顧問吳政翰老師將從學理與實務層面,完整介紹「戲劇構作」的核心概念與發展歷程,說明如何以戲劇構作方法閱讀並解讀文本,與創作者一同將概念轉化成舞臺形式。
全期總導師汪俊彥將整合前三位講師的所學,透過實作工作坊,讓學員親身體驗「戲劇構作」的應用。為期五天的深度工作坊,將涵蓋文本分析、劇場美學史、文化脈絡、當代觀眾心理等多元議題,讓學員在實作中掌握「構作」的精髓,培養美學思辨與創作應變的實戰能力。
北藝學院「戲劇構作開放課程」春季課程招收30名學員已迅速額滿,9至12月的秋季構作課程,將以西洋經典作品為主軸,屆時亦將邀請國內外重量級學者與劇場工作者擔任講師。相關報名資訊預計7月公布完整課程,簡章與報名連結,請見北藝學院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