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融三業3月大力加碼股債4千億 一進場就碰「川普海嘯」慘住套房

資深媒體人稱朱立倫「引清兵入關」 黃國昌嗆:「那人」沒重要性

最熟悉的味道竟能抗衰老、救記憶 醫:每天都應吸一口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分享,薄荷裡的關鍵成分「薄荷醇」進到身體後,不只是製造清涼感,它還會悄悄啟動神經系統,調節免疫反應,甚至對大腦的記憶力有幫助。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分享,薄荷裡的關鍵成分「薄荷醇」進到身體後,不只是製造清涼感,它還會悄悄啟動神經系統,調節免疫反應,甚至對大腦的記憶力有幫助。本報資料照片

薄荷是台灣人最熟悉、最常接觸到的芳香療法。從擦的薄荷油到夏天常見的青草茶,幾乎到處都能看到它的蹤影。但大多數人其實從來沒想過,這股涼涼的香氣,竟還能「降發炎」、「護神經」、「提記憶」,原來是薄荷裡的關鍵成分「薄荷醇」。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分享,「薄荷醇」進到身體後不只是製造清涼感,它還會悄悄啟動神經系統,調節免疫反應,甚至對大腦的記憶力有幫助。簡單說,這是一種來自自然的「小分子大功臣」,不知不覺中撐住了腦袋的靈活度,提升了身體的防禦能力。但薄荷醇雖然有很多好處,也不是人人適用,特別是小嬰兒、幼童和孕婦要多加小心。

張家銘說,科學家發現,只要透過吸氣,把薄荷醇的氣味吸進去,嗅覺系統馬上就啟動,接著就像打開一條直達大腦和免疫細胞的高速公路,讓整個系統動起來。他說,只要嗅覺正常,大腦可以更快處理訊息,免疫系統也會更敏捷。反過來,如果嗅覺功能不好,這條路斷了,記憶力和身體的防禦力,也會跟著變差。所以嗅覺,真的不是可有可無的小事,它是我們健康的「隱形開關」。

張家銘指出,薄荷醇會讓人感覺涼,因它開啟了細胞裡的「TRPM8」冷感受器,這個受器不只感應涼感,還會引發一連串的鈣離子訊號。這些訊號,會讓神經細胞更靈活,免疫細胞也更有活力。可以想像成,身體裡多了一個小型通訊中心,把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合作變得更流暢、更有效率。

張家銘說,國際上的研究也發現,進行動物實驗時,只要讓小鼠短時間反覆吸入薄荷醇,大腦前額葉皮質裡兩種很麻煩的發炎激素 – 白細胞介素-1β(IL-1β)和白細胞介素-6(IL-6)就會明顯下降。這兩個激素,早就被證實跟認知功能退化、阿茲海默症的進展有關。更讓人驚喜的是,即使在小鼠模型裡,只要每個月固定吸入薄荷醇,持續6個月,竟然能夠明顯減少認知功能的下降、記憶表現變得更好。

「每天給自己一點薄荷刺激,等於是在幫大腦滅火、減緩慢性發炎。」張家銘說,時間一久,記憶力自然就更穩、更強。

另,薄荷醇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它能對抗壞菌,像是齲齒的細菌,薄荷醇可以破壞它們的生物膜,讓細菌不容易聚集成群作亂。口腔健康和全身發炎狀態是連在一起的,口腔沒事,身體發炎也會少很多,連大腦也跟著受益。

如何每天都能聞到薄荷香?張家銘說,真的不難,可以在家裡陽台種一盆薄荷,每天早上或傍晚,走到陽台,輕輕揉一片薄荷葉,閉上眼睛深呼吸,讓那股清涼自然的香氣慢慢進到身體裡。或準備一瓶天然薄荷精油,滴幾滴在擴香機或手帕上,坐下來放鬆個10到15分鐘,這不只可以放鬆情緒,更像是每天給大腦充電一次、升級免疫力升級。

延伸閱讀

體內「裝死」病毒竟容易引發癌症 醫:5大措施防它甦醒

餐前喝水助減重也控血糖!專業建議「一喝法」大降空腹血糖

看股市跌漲喘不過氣 醫:不是玻璃心是神經過度警戒了

益生菌的好幫手!專家曝「多1步驟」助腸道消化還可抗癌

相關新聞

這醫院小編超狂!衛教文瘋玩迷因爆紅 臉書神漲粉50倍

不少醫療院所都開設臉書粉絲專頁發布門診、宣導衛教等資訊,南投基督教醫院粉專小編卻將衛教與網路迷因結合,也以AI生成人物做...

鋒面來襲!明全台有雨2地天氣最不穩 周二回暖、下周再迎梅雨鋒面

明天鋒面通過,天氣不穩定,全台都有雨,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劉沛滕表示,明天全台降雨且略降溫,周二起水氣減少,直到周六都是穩定...

醫師投書「刺胳針」引錯數字 邱泰源:明討論澄清方式

2025健康台灣全國論壇,今天於台北榮總盛大舉行,但昨一篇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投書,由...

落實醫療以人為本 總統賴清德提健保總額各區自收自管

2025健康台灣全國論壇,今天於台北榮總舉行,總統賴清德全程參與。在健保永續方面,賴清德說,自古以來醫療精神都是以人為本...

菲律賓東南方熱帶擾動發展 「恐成今年首颱」最新路徑曝光

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目前菲律賓東南方有一個熱帶擾動99W正在發展,未來有機會增強成熱帶低壓,甚至成為...

小針刀療法鬆開筋膜沾黏 解肩頸痠痛、多年痼疾

一名45歲男子左肩膀痛近6年,在醫院做過各種檢查,找不到疼痛原因,只能靠吃止痛藥過日子。在求診中醫後,發現肩關節活動正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