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粉紅超跑」鑾轎上竟有2尊媽祖!白沙屯媽與山邊媽 祂的神衣超神祕

台幣狂升 央行總裁楊金龍:美國財部未要求台幣升值

邱軍涉酒駕撞死運將逃逸 檢起訴移審…法官裁定20萬交保

洗手錯誤小心細菌更多! 醫師:這個比酒精更有效

醫師提醒,一定要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才能洗去殘留在手上的病毒與細菌。本報資料照片
醫師提醒,一定要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才能洗去殘留在手上的病毒與細菌。本報資料照片

洗手有正確步驟與最佳時間,你洗對了嗎?響應世界衛生組織訂定每年5月5日為「世界手部衛生日」(World Hand Hygiene Day),國泰醫院院長簡志誠指出,洗手是杜絕病菌傳染最簡單、有效的方式,雖然這只是個日常動作,但一定要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才能洗去殘留在手上的病毒與細菌。

簡志誠表示,後疫情時代,許多民眾過度仰賴戴手套、口罩等防護病菌傳染。他特別提醒,民眾使用手套前後都要洗手,因手套暗藏了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病菌,有些極微小的病菌、病原微生物甚至會穿過手套進入皮膚。即使脫除手套後,手部仍受病毒、細菌汙染。

生活中的細菌無所不在,常見如半熟蛋或生菜、生魚片等生食,容易含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國泰醫院內科部副部主任暨感染科醫師陳立羣提醒,這些細菌透過接觸傳染,對於嬰幼兒、長者或免疫力低下民眾,嚴重可能致命,凸顯洗手的重要。

陳立羣說,使用肥皂進行手部衛生,能去除95%以上的細菌和病毒,其原理是以皂鹼來溶解病毒的最外層「脂雙層包膜」,達到滅菌效果。比酒精搓手更有效,尤其在「吃東西前、摸過寵物後、回到家後、如廁後、在外玩耍後及擤鼻涕後」等時機洗手,不僅可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及他人健康。

「酒精噴手不是萬能。」陳立羣強調,千萬別忽略酒精殺不死的病毒,如傳染力強的腸病毒及諾羅病毒等,若家長未落實手部衛生,恐會造成無行為能力的嬰幼兒因此感染腸病毒,嚴重導致肝炎、腦炎和敗血症等併發症。酒精和乾洗手液對諾羅病毒無效,一定要用肥皂水洗手20秒,最能有效防範。

近來研究顯示,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人員依照標準作業流程脫除手套後,仍有4.5%會受到病毒、細菌汙染。另外,過度使用手套也會增加醫療廢棄物及對環境造成影響,不利永續發展。國泰醫院舉辦手部衛生宣導活動,提升適當使用手套也要手部衛生的認知,進而深化正確洗手的重要性。

洗手已經從「溼、搓、沖、捧、擦」進化到「內、外、夾、弓、大、立、腕」,落實正確洗手方式和順序,這是不二法門,阻隔傳播病菌。

國泰醫院簡志誠院長( 左六)率領同仁共同響應世界手部衛生日宣導活動,舉辦手部衛教宣導演講、趣味遊戲等,提升適當使用手套也要手部衛生的認知。圖/國泰醫院提供
國泰醫院簡志誠院長( 左六)率領同仁共同響應世界手部衛生日宣導活動,舉辦手部衛教宣導演講、趣味遊戲等,提升適當使用手套也要手部衛生的認知。圖/國泰醫院提供

諾羅病毒 酒精

延伸閱讀

中華電:以集團AI能量賦能百工百業 助攻台灣成 AI 島

中華電網路技術進化

中華電打造台灣專屬衛星

高鐵董座鄭光遠將進中華電信董事會

相關新聞

要求與北宜直鐵比對評估 北宜高鐵環評初審補正再審

高鐵東延到宜蘭歷經多年討論,環境部今天審查「高鐵延伸宜蘭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本案在歷經近7小時...

南台灣航點再+1 台灣虎航開賣高雄-仙台航線

繼2025年1月甫開航高雄-札幌(新千歲)航線後,台灣虎航5日宣布將於7月再開航高雄-仙台航線,此航線不僅是高雄出發飛日...

滾過就能放隔夜?營養師搖頭「當心食物中毒」 授3步驟正確保存

「湯」滾過就能放隔夜?營養師高敏敏在Instagram粉專「營養師 高敏敏」指出,「食物只要加熱『滾過』放冰箱就不用擔心菜腐敗」是錯誤觀念,隔夜菜其實超危險,尤其是像台灣這樣潮濕又炎熱的氣候中,最容易細菌滋生,甚至引發食物中毒!

放大世壯運商機 新北經發局攜手13處商圈加碼響應商圈現金券

為搶攻世壯運帶來的商機及城市行銷機會,新北市串聯在地商圈、百貨商場及特色店家,號召約900家特約店家推出消費折扣、購物滿...

11組藝人接力演出 台南「漁光島生活節」熱情登場

照片取自臺南市政府 「2025漁光島生活節」於5月3日至5月11日盛大登場,以「光岸音樂祭」、「鯤森市集」與「島民市集」為主軸,邀集美秀集團、脆樂團、溫蒂漫步、吳汶芳等11組深受年輕世代喜愛的音樂人

新北漁村觀景平台秘境 八里左岸賞漁港美景

新北市八里「下罟子漁港」保有漁村純樸風貌及優美的景色,也是八里左岸自行車道的終點,是遊客口中的私房秘境,港內漁具倉庫上方的景觀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