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麻糬伯沒做這…腫瘤排球大、癱瘓 經治療獲重生

台中57歲麻糬伯一年多前罹肝癌後,接受栓塞治療後恢復良好,但他疏於追蹤,導致癱瘓,就醫後發現癌細胞竟擴散頸椎「幾乎快吃光整塊骨頭」,肝腫瘤如排球般大,經接受脊椎減壓手術並透過三合一療法成功續命,如今大幅恢復行動力獲重生。醫師王博民呼籲,務必定期追蹤,才能打贏抗癌戰役。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王博民說,麻糬伯平常都會到菜市場叫賣手工麻糬,去年因手腳使不上力氣,包麻糬時也經常掉落,原以為是老化,直到舉步維艱,就醫發現,他肝癌復發,癌細胞擴散,其中有一顆將近5公分大的腫瘤壓迫到頸部第五節,「幾乎快吃光整塊骨頭」。
王博民指出,當肝癌被發現時間太晚、體積太大、數量太多,或是腫瘤侵犯到大血管時,癌細胞就很有可能會隨著血液、淋巴循環,轉移肝內其他部位或體內其他器官,其中骨轉移大多數發生在胸椎或腰椎,頸椎轉移則是十分罕見,這類患者症狀往往特別嚴重,甚至「脊椎有可能會斷掉」。
麻糬伯經先接受減壓手術清除部分癌細胞,再以維持器固定脊椎結構,並銜接放射治療,清除殘留在頸椎的癌細胞,總算讓他先恢復部分行動能力。
醫療團隊同步安排檢查,發現麻糬伯肝臟內有一顆長20公分的腫瘤,堵塞左肝門靜脈,經評估後,採用「免疫療法」與「標靶藥物」,同時加入四周、每周五天,共20次光子刀放療,經積極治療後,腫瘤縮小至約8公分,且完全失去活性。
王博民說明,腫瘤已無活性,幾乎不會再對人體進行攻擊,也不具轉移能力,因此無需進一步處理或引流,患者如今大幅恢復行動力,生活重新回到常軌。
王博民提醒,肝癌雖然早期可透過栓塞、電燒等方式控制,但若無定期追蹤,很容易在患者不自覺的情況下復發或轉移,其次,肝癌若骨轉移,尤其是頸椎,往往症狀發展迅速,因此患者應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腫瘤指數(如AFP)追蹤。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