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質疑通路上架費高 推升國產乳價

有家長發現透過數位學生證刷卡兌換,原價一瓶卅九元、二百九十毫升的光泉鮮奶,收銀機顯示扣款廿五元,價差高達十四元。圖/讀者提供
有家長發現透過數位學生證刷卡兌換,原價一瓶卅九元、二百九十毫升的光泉鮮奶,收銀機顯示扣款廿五元,價差高達十四元。圖/讀者提供

國產鮮乳價格高居世界第二位,近期引發輿論關注。台北市推出「生生喝鮮奶」,有家長發現,原價一瓶卅九元的鮮奶,只要廿五元,價差高達十四元,質疑上架費這麼高,才讓國產鮮乳變貴,通路業者喊冤,但酪農直言,上架費長期居高不下,有檢討必要。

農業部和教育部攜手推動學童乳政策,去年只執行一個學期就喊卡。台北市政府自籌預算重啟「生生喝鮮奶」,今年四月起,北市公私立國小、幼兒園約十八萬四千名學童,每周可到六大超商和通路兌換一瓶鮮乳或豆漿。

有家長發現,以數位學生證刷卡兌換,原價一瓶卅九元、二百九十毫升的光泉鮮奶,收銀機扣款螢幕竟顯示廿五元,價差十四元,質疑「上架費這麼高,才讓國產鮮乳這麼貴」。

統一超表示,生生喝鮮奶的標價,有其社會共同利益性質,各公司或有其策略性的長遠思考,不見得都是從利潤的角度來計算,所以不適合將此專案當作市面上常態銷售的類比;全家也說,生生有鮮奶為超商共同支持地方政府推動兒童營養之公益專案,通路投入採購、廣宣、物流等全面資源,確保優質產品得以長期、穩定、足量提供給國小學童。

有通路業者表示,廿五元只是政府招標金額,通路要負擔的成本遠遠高過於此,現在要配合政府政策,對於通路來說,幾乎就是虧本在賣,希望外界不要將通路汙名化。

台北市教育局表示,「生生喝鮮奶」與7—ELEVEN、OK便利商店、全家便利商店、全聯福利中心、美廉社、萊爾富便利商店等六大通路業者合作,招標金額每瓶最高廿五元,換算下來業者一年大約有七百廿萬瓶收益,「薄利多銷」價錢會比一般市售價低。

據全球資料庫Numbeo網站,去年全球一○九個國家中,台灣鮮乳價格第二貴,每公升約新台幣一○一元;今年最新資料也顯示,台灣鮮乳亞洲最貴,是歐美澳地區售價二至三倍。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分析,每公升零售價九十元的國產鮮乳,經過農民生產、乳廠製造到通路販售三個階段,只有三分之一、約卅元是酪農所得,乳業結構最不合理利潤就是「乳廠加工」和「通路販售」這兩個階段,導致國產鮮乳價格全球第二貴,不僅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更嚴重壓縮酪農的微薄利潤。

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名譽教授徐濟泰以美國為例,生乳價格占零售價格一半,另一半乳廠和通路商對分,當地生乳每公升收購價約十五元、零售價僅卅元。美國幅員遼闊、油價與人事費用也高於台灣,從加工、運輸到販售,十五元就可攤提成本,台灣卻要花六十元。

桃園市養牛協會榮譽理事長許成寶指出,平均一頭乳牛需飼養兩年半才開始產乳,黃金生產期僅四到五年,屬高投入、勞力密集產業。國產鮮乳上架費居高不下,確有檢討必要。

便利商店 北市 售價 酪農 鮮奶

延伸閱讀

台中也要班班喝鮮乳?議員籲跟上 市府:預算到位可執行

班班有鮮乳 台中議員要求比照台北雲林續推 市府:評估中

綠批生生有鮮乳放蔣宣傳片 蔣萬安:歡迎跨黨派一起拍

回響/零關稅「紐乳」沒降價 網友發起一人一信檢舉

相關新聞

1個月3起!司機丟包未成年乘客 Uber急回應:啟動調查

北市一名家長透過Uber送小孩上學,不料司機開到一半竟獅子大開口討500元小費,最後還將年僅13歲的妹妹丟包在路邊;另有...

端午連假90條國道客運票價6折 雙鐵加開236班助疏運

今年端午連假自5月30日至6月1日共3天,交通部原規畫春節、清明、中秋等3大節日,客運提供6折優惠,今年端午擴大辦理,另...

盼降低美國藥價…川普推動最惠國政策 學者:影響新藥、癌藥

川普欲推動美國藥價「最惠國政策」,將降低處方藥與藥品價格,幅度達30%至80%。這項政策,將讓全球藥品市場迎來一場震盪,...

未來一週天氣穩定 西半部高溫30度以上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今天表示,未來一週大致是穩定的天氣型態,白天暖熱「溫暖如夏」,西半部高溫在攝氏30度以上,東半部也在27...

高薪難留護理師 畢業生僅三分之一投入臨床醫療

今天是國際護師節,據統計,國內護理科系畢業生僅約三分之一投入臨床醫療,不少人在執業幾年後選擇轉業,主要原因在於工時長、環...

護理師天天對話 喚醒腦傷者

護理人力短缺,造成醫界困境,各醫院紛紛加薪,改善職場環境,而護理師撐下去的動力,正是陪伴病患的成就感,資深人員如此,年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