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年發生沙塵暴頻率比往年高許多!鄭明典這樣說

520送手機特價優惠!三星這款甜降7110元 iPhone 16 Pro Max免4萬

整理包/顏志琳「涼山特勤隊」資歷太狂!盤點4位軍旅背景超硬的男星

橘世代/【照顧不老】日本長照人力荒 世代衝突待化解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估計,日本老年人口將於二○四○年到達巔峰,屆時需要二七二萬名照護員,卻面臨五十七萬人力缺口。日本長照現場面臨勞動力缺乏,照護員高齡化更是難以避免的趨勢。

厚生省旗下的公益財團法人介護勞動安定中心去年十月報告指出,日本二○二三年介護福祉士的平均年齡為五十三點六歲,較前一年增加零點六歲,為護理員、家事人員及生活顧問等職業中最高。

儘管國內勞動力短缺,日本長照業面臨人手不足與經營困難的窘境,讓政府嘗試將科技引入長照現場,減輕勞力負擔;然而,相較於成長時期已習慣使用3C產品年輕世代,中高齡照護員對科技產品的陌生,讓其心生排斥甚至憂心因不擅操作而失去工作。

再者,為避免世代斷層,長照業仍希望年輕人盡早投入產業並承接幹部職;但世代衝突卻不時發生在長照職場中。千禧世代出生的日本年輕人無法接受權威式教育,與師長相處關係較為平行。

激進者甚至認為老一輩長照人員是社會劣勢,僅靠年資升任管理階層,即使法規改變、學校教學也改變,實務作法仍與過去相同,讓長照企業在內部研習時開設新人指導方法,藉由說明世代差異讓知識傳承,增加新人留任。

不過,高齡照護還需觀察被照護者的個性與潛在需求,並與家屬、社區、醫療人員合作,長者的社會經歷充足,較年輕人易觀察、傾聽並同理。在被照顧者發生意外時,也較新人能在第一時間做出妥適處置。

由於勞力不足,日本也將目光投向外籍人力。但由於日本將介護定義為「協助長輩以原本樣貌度過最後一段生命旅程」,為避免溝通障礙,日本提出高度語言限制條件,但擁有相關條件者往往尋求更高待遇的工作,而不願待在長照業。

雖然語言限制已逐漸鬆綁,政府也提供數種不同簽證招募外籍人士,讓一邊工作一邊增進語言能力,但仍需考上國家執照、取得介護簽證並找到從事訪問介護的國家認證工作,才能成為正式介護福祉士。

此外,厚生勞動省也提供每間企業一百萬日圓補助,讓長照企業前往東南亞日語學校介紹日本照護環境與工作條件,該省預計今年將有一百間企業加入。在京都一帶,則試圖讓小規模的照護機構合作,聘請專家培訓提高員工技能,提供年輕員工更多協助規畫未來職涯方向,創造能留住員工的環境。

延伸閱讀

川普批評日圓貶值 日本面臨升值壓力?日財相全說了

日本煉油業減緩脫碳步伐 重返化石燃料懷抱

新北表揚優良照服員 烏來照服員斗佈為80名長者找回尊嚴

日本經濟1年來首次萎縮 日圓升值拖累出口股…日股收盤走勢不一

相關新聞

國中會考今明登場 全台高溫炎熱 午後雷陣雨降雨熱區曝

國中教育會考今明兩天登場,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今明兩天持續吹著偏南風,各地持續高溫炎熱,白天可達32...

高溫炎熱上看36度 可能下周末前沒有鋒面直接影響台灣

天氣高溫炎熱,中央氣象署發布高溫資訊,今天中午前後高雄市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台南市為黃色燈號。

「八分飽」控制血糖逆轉肥胖 專家傳授實踐3招小技巧

想要控制血糖與體重,避免代謝症候群,專家建議「八分飽」。營養學專家洪泰雄在個人粉專分享,八分飽與血糖控制間的關係非常密切...

人生逆轉學/辜凱鈴傳承爸爸好味道 從涼粉看見萬華美

編按: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涼粉伯」店長辜凱鈴想起疫情三級警戒時的台北萬華,籠罩著悲傷又帶點憤怒的陰鬱磁場,她日夜為這孤絕之島的人們奮力募理物資,還要面對流言攻擊。當警戒結束,她發現自己手抖不止。十幾年來總想著他人的需要,發現最急迫的功課是回到自己,「我必須緩下來,不能再硬撐著強求。」

今年發生沙塵暴頻率比往年高許多 鄭明典:這波規模不大對台灣無影響

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天在臉書PO出衛星真實色彩影像,圖中可見大範圍棕色區塊,他表示,是沙塵暴。

新冠疫情升溫 施景中:本周2門診都有孕婦確診 大概又要大流行

國內新冠疫情連5周升溫,上周就診人數近萬人。疾病管制署昨天表示,國內新冠疫情處上升階段,預估6月將至高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