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醫性侵竟持續任職 醫改會:醫醫相護鄉愿文化需改變

計程車司機、兒少工作者,若涉犯性侵、性騷,會列入消極資格不得聘用,但台大醫院前住院醫師黃信穎,早在110年就犯下指侵女病患,且經院方認定有違醫療常規,卻仍持續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取得執照,還轉戰診所任職。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指出,台灣很小、醫界圈子更小,社會、媒體、司法界卻常對醫師犯罪輕輕放下,各界對醫療專業的善意不該被誤用,醫療社群內必須自清門戶,轉變醫醫相護的鄉愿文化。
台大醫院稱法律未規定醫院應向衛生局通報,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則認為台大應主動通報,雙方各執意見,而這已不是台大醫院婦產部第一次發生性平事件,涉性騷的前婦產部主任「C教授」陳思原,目前仍擔任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劉淑瓊說,這些討論都是案發後的彌補措施,性平案件難以杜絕,追根究底是醫界「醫醫相護」的鄉愿文化使然,診療室非常私密的事情,醫界乘載民眾信任,卻背叛民眾信任,同科醫護、醫療社群內部「知道但不說話」。
「專業社群不作為,已對好好看病醫師形成不公,也動搖病患對醫師的信任。」劉淑瓊說,醫界、法律界等,對醫師犯法態度常是輕輕放下,從過去經驗觀察,醫師虛報、浮報健保,或涉入性平事件,判決總是輕輕放下,理由多認為醫師栽培不易,若醫師認錯,並與病患和解,容易被輕放,輿論也不會對醫師有過於強烈譴責,久而久之形成輕放犯法醫師文化。
劉淑瓊說,社會對醫療專業的善意,不該被誤用,民眾對醫師的善意與信任,應建立在醫界自律基礎上,醫界應自清門戶,實情卻是涉案醫師完成訓練、轉職,醫界常用這類斷尾求生方法,讓涉及重大案件醫師離開醫院,抱持著「別斷醫師後路」想法,讓醫師轉至其他醫院任職,醫界學長姐、學弟妹關係緊密,這些醫院不可能不知道醫師歷史,放縱涉性平案件醫師任職,難對民眾、病人、病家交代。
等待案件爆發再來處理,已是「水淹鼻子」,對於醫界性平事件,應防範未然。劉淑瓊說,醫界應建立準則,在保障病患就醫權益同時,也不要傷害認真看診醫師權益,尤其婦產科臨床必須進行私密檢查,對醫師發生性平事件處理流程,更應經處明定,隨社會風氣愈來愈重視性別平等,本次案件不該「和稀泥」般帶過,醫界應該與時俱進,才是尊重人權的表現。
「要求掛號看診醫師,醫術、醫德沒有疑慮,是民眾最卑微要求,如今卻不可得。」劉淑瓊說,為落實風險管控,醫界社群內部應該自行訂出準則,建議可參考國外「倫理先行」觀念,或國內性平法對教師涉性平案件停職相關規定,在性平案件調查期間停職等候調查,同時訂出一套給薪機制,把遊戲規則梳理清楚,不僅能讓醫師有所依循,也能重建民眾對醫師的信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