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三峽北大國小旁重大車禍16人輕重傷 已知3人搶救不治

出任芬蘭代表 林昶佐千字文發聲:對國際事務懷抱使命

聞三峽重大車禍「震驚且痛心」 賴總統指示政院成立專案小組因應

新竹氣象科學園區建置第7代超級電腦 台東設波浪預警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視察台東氣象站並表示將持續推動氣象站轉型政策。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視察台東氣象站並表示將持續推動氣象站轉型政策。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台東位於颱風與地震熱區,過去曾歷經2016年尼伯特颱風與2023年小犬颱風等重大事件,而台東氣象站是台灣東部歷史最悠久的氣象觀測站之一,至今已逾1世紀觀測紀錄。交通部次長林國顯表示,將持續推動氣象站轉型政策,包含建置近岸異常波浪預警系統,強化台東至綠島、蘭嶼藍色公路預報能力。

台東氣象站自1901年成立,是台灣東部歷史最悠久的氣象觀測站之一,至今已有超過一世紀的觀測紀錄。除了台東與蘭嶼2座署屬氣象站,當地還設有多達55座自動氣象站,此外還有波浪浮標與異常波浪監測站,以及42站即時地震觀測站,形成密集的觀測網,成為台東在面對颱風與地震等天然災害時,關鍵的防災資訊支援中心。

氣象署指出,台東地區位處颱風與地震熱區,過去曾歷經2016年尼伯特颱風與2023年小犬颱風等重大事件,其中,小犬颱風甚至創下台灣觀測史上最強陣風,蘭嶼氣象站記錄到的每秒95.2公尺。

而2022年池上地震也對花東地區交通與基礎設施造成重大影響,突顯氣象站在即時資訊發布與防災預警上的重要角色。

次長林國顯表示,面對日益劇烈的氣候變遷與地震風險,氣象站的角色不僅是觀測的彙整,更是地方政府不可或缺的防災夥伴。他強調,中央與地方要持續攜手合作,善用科技強化氣象應用,讓災防工作更精準、更有效。

林國顯說,未來氣象署也將持續推動氣象站轉型政策,提升台東地區預警效能,同時拓展精緻農業、在地漁業與觀光等面向的氣象服務,包含導入AI技術強化臺東至綠島、蘭嶼的藍色公路預報能力,以及建置近岸異常波浪預警系統,讓科技服務更貼近民生與產業需求。

台東氣象站主任冉立群也指出,氣象團隊將持續在第一線提供專業觀測與預報服務,守護地方安全,強化在地防災應變能量。

另外,新竹氣象站將建置「氣象科學園區」 建置第7代超級電腦,氣象署補充,預計今年起啟動在新竹氣象站建置「新竹氣象科學園區」,(土建機電約5億),規劃建置第7代超級電腦(硬體設備約10億),未來還會有第8代、第9代。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視察台東氣象站並表示將持續推動氣象站轉型政策。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視察台東氣象站並表示將持續推動氣象站轉型政策。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台東 地震 小犬颱風

延伸閱讀

凌晨連3起!台東近海3:55發生規模4.3地震 5縣市有感

不只日本陷毁滅式地震…2025年有真正大災難?4大預言家警告一次看

地震、颱風致蘇花土石易崩落 縣府疏濬石公溪8萬土石

氣象署證實國家級警報出錯 震央誤判「台東變嘉義」原因曝

相關新聞

台鐵聯外鐵路3天內2度中斷 「最遠的那群人」怒了

台鐵電車車線斷落及豪大雨影響,台東聯外交通3天內2度中斷,北迴線和仁至崇德間仍雙向不通,影響聯外交通。立委黃建賓要中央檢...

台北北迴線中斷 晚間6時列車運行班次調整1次看

台鐵昨因和仁-崇德間強降雨致土石泥流淹過軌面,導致北迴線雙向中斷,台鐵今下午更新晚間6時後列車運行班次調整資訊,樹林至花...

大雨特報又來了 這三縣市注意雷擊、強陣風

中央氣象署傍晚針對3縣市發布大雨特報,今晚至明晨基隆市、新北市、宜蘭縣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宜蘭地區及基隆...

三峽重大事故 交長公開行程取消、520周年記者會也喊卡

賴清德政府的內閣團隊520就職滿一周年前夕,交通部長陳世凱原規畫率媒體團前往台東及綠島參訪,並舉辦520交通部周年記者會...

海中和牛黑鮪全身寶 漁業署介紹多元料理嚐美味

黑鮪魚號稱「海中和牛」,每年4至6月是洄游至台灣海域的高峰期,農業部漁業署與漁會等單位共同推廣,並介紹黑鮪全身是寶,可以...

安卓手機將內建「冰棒」神功能!可尋找遺失物、朋友定位變抓猴神器

安卓(Android)先前推出如同蘋果(Apple)的「尋找(Find my)」 的「尋找我的裝置(Find My Device)」,如今,Google宣布該服務升級為「Find Hub」,功能更齊全,除了尋找遺失物外,還可以和2023年已下架的「冰棒(Zenly)」一樣可以尋找好友,可能會成為變相的「抓猴神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