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纏小細胞肺癌 新藥露曙光

有肺惡霸之稱的小細胞肺癌,因惡性度高易復發,五年存活率只有個位數,五十年來沒有新療法,最近終於迎來新曙光,日前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公布最新臨床試驗報告,擴散期的晚期患者使用新型免疫藥物,比起傳統化療有顯著增加,治療效果令人期盼。四大癌症相關醫學會疾呼,政府應該重視小細胞肺癌病人的治療權益。
小細胞肺癌這一兩年研究已超越過去五十年。日前,台灣肺癌研究學會、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安進及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致勝肺惡霸!小細胞肺癌免疫新篇章」專家會議,共同為病人的權益發聲。
「小細胞肺癌才是真正『癌王』!」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胸腔部部主任陳育民說,小細胞肺癌占肺癌約七%、存活率卻最低;病程快易轉移,雖然化療初期有良好反應,卻會在數月內迅速復發,其中七成病患在確診時已是「擴散期」,存活期平均僅七至八個月,五年存活率低於六%,比最兇險的胰臟癌的九%還棘手。
過去,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治療幾乎都是以化療為主。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說,患者一旦接受治療,醫師會想方設法讓存活期從兩個月延長至八至十個月,成為當時最具「投資報酬率」的癌症治療之一。
新免疫藥 效果優於化療
過去人數少的小細胞肺癌研究相對減緩。陳育民說,二○一九年起美國FDA核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藥物,搭配化療使用於擴散期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可延長二至三個月總存活期,但整體改善幅度有限。
台灣肺癌研究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指出,臨床研究發現擴散期的小細胞肺癌,於一線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化療可延長病患生命,三年的存活期相較於傳統的化放療約可增加十二%,於二○二三年底獲得健保給付。
今年ASCO年會公布了新型免疫藥物用於第一線治療失敗小細胞肺癌病人的二線治療臨床三期試驗數據,楊志新指出,新型免疫藥物可以讓末期二線的患者腫瘤縮小,效果顯著優於使用化學治療的患者;而且使用新型免疫藥物後腫瘤有反應縮小的患者,更有機會獲得持續的療效,這些突破的研究結果令人期待。
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台灣肺癌藥物治療共識總召集人何肇基表示,未來新版「台灣小細胞肺癌藥物治療共識」指引,對於復發性或難治性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新型免疫藥物有良好療效,已成為二線首選藥物之一,但目前還沒有健保給付。
每月數十萬 患者多卻步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林口長庚胸腔腫瘤科主任柯皓文說,日前一名小細胞肺癌擴散期的患者來求診,經濟能力還不錯,就診時有符合健保給付的化療加免疫藥物一線治療,但在一線免疫治療半年後即復發,於是接續二線治療,在自費使用化療新藥後卻產生嚴重副作用。
當醫療團隊進一步說明有全新機轉、非化療的新型免疫藥物可用時,卻因每月治療自費約需數十萬元,患者只能忍痛拒絕,柯皓文說,高昂藥費與治療風險可能導致中斷後線治療的重要因素。
近年新藥研究相當多,包括新的化療藥及抗體複合物等,但臨床上仍諸多挑戰,尤其是藥物可及性與患者經濟條件的落差。與會專家皆認為,小細胞肺癌患者多數社經地位較低,病人恐怕難以負擔高藥價,健保署應加速審核程序,採取多元給付協議模式,以提高病患的藥物可近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