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處女膜修復手術惹議 衛福部允討論禁止

為滿足部分民眾的「處女情結」,坊間醫美診所等推出處女膜修復術,強調術後90%會落紅、助恢復撕裂前狀態,廣告詞甚至打著「找回初夜尊嚴」。台灣女人連線與立委林淑芬昨指出,處女情結應被打破,政府應禁止醫療院所執行處女膜修復術,衛福部醫事司允諾預計1年內完成討論是否禁止。
處女膜修復術是將破裂後殘留的的黏膜組織重新縫合修補,修復後的組織,會留有約鉛筆大小的洞口,仿造破裂前的狀態。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陳淑芳批評,光是手術名為「處女膜修復術」就已帶來偏見歧視,手術目的是為營造「落紅」假象,不但沒有醫療必要性,背後反映的還是父權控制及性別暴力,「找回初夜尊嚴」等廣告詞,就是涉及性別壓迫與商業利益。
林淑芬表示,處女情結源於封建文化思想,以女性是否有性經驗作為價值的標準,長期以來汙名化女性,也禁錮女性,如今現代社會已積極倡導「我的身體我作主」,但無論是醫療上或部分男女,仍被處女情結綑綁,形成極為矛盾的現象。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說,2022年起發起處女膜、惡露等正名運動,目前已將處女膜正名為「陰道前膜」、惡露正名「產後排出物」,目的是將用語回歸解剖學與醫學本質,去除性別歧視,如今已逐步獲得成效,但醫界仍存在處女膜修復術式,衛福部應明文禁止,終結性別歧視與汙名。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衛福部支持正名,並研議是否禁止「處女膜修復術」,預計1年內凝聚共識對外回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