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不一樣?媽祖「進香」是聯誼也是回娘家!「遶境」是守護轄區

農曆三月廿三日為媽祖聖誕,臺灣人「三月瘋媽祖」,這個時期媽祖進香、遶境的活動特別熱鬧。在臺灣,神明遶境和進香是十分常見的宗教活動,信徒多半都是自發參與,其身分來自各個階層──不分男女老少、貧富貴賤,其動機則多半是為了還願、贖罪或祈求平安,透過跋涉來感謝神恩、祈福消災。要特別注意的是,雖然神明在這兩個活動中都出了自家門,但是,進香和遶境在宗教信仰上有著全然不同的意義。
媽祖進香,是聯誼也是回娘家
「進香」的原始意義,指信徒請自家媽祖一同前往祖廟或到遠處香火旺盛的寺廟進行朝聖的交流活動。在抵達朝聖對象的媽祖廟時,神像會進入廟中,放置於神殿上,用「交香」或「掬火」的方式取對方的香火。如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前往北港進香,因為一路只有單純的「徒步進香」,沿途只是路過或停轎休息,所以僅稱為「進香」,參與者稱為「香丁腳」。
至於分靈宮廟的神明和信徒到祖廟進香,則稱「謁祖」,如湄洲媽祖分香的宮廟前往湄洲媽祖祖廟朝聖進香;在臺灣,北港朝天宮也是各地分靈進香的祖廟之一。
媽祖遶境保平安,不論境內有沒有媽祖都能遶
「遶境」指神明於每年度在轄區境內的巡視,這就如同是政府的地方官員,有其負責的行政區域,需要定期巡視。所謂「境」,即指所管的轄區範圍,因此,傳統上遶境不會任意超出該神明的轄區──相對的,進香就比較常前往拜訪或晉見「境外」的神明。
遶境的目的有二,其一是神明巡視管轄區;其二是淨化轄區並為信眾帶來福祉。信徒相信,神明遶境能保佑其轄區範圍內的子民。透過神明出巡,可以驅邪壓煞,使地方風調雨順,因此,他們會從神殿內迎請神像,安奉於神轎,自廟宇出發,巡轄區內的街道,讓民眾跟隨隊伍,沿路各家戶擺香案祭拜,祈求保佑平安。媽祖遶境的隊伍,陣頭通常很龐大,護法神將也會伴隨。
不過,媽祖「遶境」與「進香」有時候會一起舉辦,例如大甲鎮瀾宮最初也固定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但後來因分靈關係的爭議而中斷,改成──先前往新港地區各宮廟進香,返回大甲五十三庄境內時,舉辦媽祖「遶境」活動,也更名為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除此之外,據《安平縣雜記》所記載:「三月二十日,安平迎媽祖。是日,媽祖到鹿耳門進香;同時,莊民多備八管鼓樂、詩意故事,迎入遶境。」可知安平媽祖也是先到鹿耳門進香,之後才又舉行遶境儀式。
此外,無論本區是否已有「在莊媽」或「在地媽」,村民也可迎請一尊與本地有淵源的媽祖,一起參與「迓媽祖」(迎媽祖)的繞境活動。如臺中縣霧峰﹑烏日等一百多年「東保十八莊迎媽祖」(大屯十八庄迎媽祖),因村莊沒有共有廟宇,但共有「十八莊媽」,因此,每年會把附近媽祖請來參與遶境,依順序逐日在莊內迎神請客。
(本文摘錄自《天上聖母.認識入世親民第一女神:第一本親近媽祖的潛知識》,柿子文化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