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看2025景氣較樂觀 看好AI、綠能、長照 憂心通膨

104人力銀行在今年10月25日到11月14日進行「2025景氣展望大調查」48.2%認為「明年和今年差不多」。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04人力銀行在今年10月25日到11月14日進行「2025景氣展望大調查」48.2%認為「明年和今年差不多」。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25年即將到來,明年景氣比今年好嗎?104人力銀行網路調查超過千位企業用人主管與人資,48.2%認為「明年和今年差不多」,24.2%認為「明年比今年好」,27.6%認為「明年比今年差」;比較去年此時相同調查的占比,企業看來年景氣,今年相對樂觀。最看好的三大題材依舊是:AI、綠能、以及長照;看壞景氣的主因則是通膨。

104人力銀行在今年10月25日到11月14日進行「2025景氣展望大調查」,透過網路問卷訪查1,325名企業用人主管與人資,結果指出,48.2%的受訪者認為「明年景氣和今年差不多」;24.2%的受訪者認為「明年景氣比今年好」,主因國內外市場持續走揚、以及科技創新;27.6%的受訪者認為「明年景氣比今年差」,主因通膨飆升、以及國內外市場成長力道不如預期。

和去年此時相同調查相比,兩年持平的比例,從去年的41.9%、上升到今年的48.2%,中性看待的佔比增加6.3個百分點;不過,「看壞比例減掉看好比例」的「淨悲觀」程度,從去年的0.1個百分點,略增到3.4個百分點。

各產業中看法分歧!住宿餐飲業「淨悲觀」達16.9個百分點、最悲觀,即便疫後民生消費產業暢旺,但物價上漲稀釋獲利。倉儲或運輸輔助業「淨樂觀」達19.4個百分點,電商網路已成日常,小宅推升倉儲需求、國人海外旅遊熱度不減,企業看好度最高。

2025年企業最看好的題材,74.3%看好AI人工智慧,連續兩年成為企業最看好的題材,看好度從去年的58.4%、大幅提升到今年的74.3%,當AI已逐步應用於生活中,各行業需求熱度提升;47.2%看好綠能ESG,台灣將於2025邁向碳定價時代,並以2050淨零轉型為目標,未來發展可期;36.4%看好長照醫護,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醫護需求將持續增加。

104人力銀行數據顯示,AI工作機會2024年第3季平均每月需求2.9萬人。前五大徵才職類:軟體/工程類8,400個、工程/研發類3,900個、製程/規劃類2,300個、操作/技術類2,100個、業務/銷售類1,900個,前五大職務占整體AI工作機會的65%。

隨著AI發展,相關工作機會已從核心研發擴及到應用推廣,像是操作/技術類的AI標註師,訓練AI所需資料,圖片、影像觀察標註;業務/銷售類的AI軟體自動化業務銷售人員推廣AI軟體應用、AI產品導入顧問,協助企業用AI進行數位轉型,都是非工程職能參與AI熱潮的工作機會,其中業務/銷售職更有機會靠業績獎金推高薪資,年薪上看150萬。

AI 景氣

延伸閱讀

基隆中正路喜豬橋施工 北向3車道16日起連5天夜間封閉

美通膨符預期 歐股收高

美通膨符預期 11月CPI年增2.7% 市場押Fed降息

14家金控11月自結獲利月減3.9% 投顧法人看好「這5檔」

相關新聞

法人:川普2.0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有限 2025年將股債雙多

國泰投信全球經濟與策略研究處副總經理王誠宏12日指出,2025年雖然有川普2.0、美國聯準會(Fed)降息等不確定因素,...

112年赴海外工作人數62.1萬人 赴陸工作占比創新低

主計總處今天發布112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隨著疫情影響跨國流動因素逐漸消失,去年國人赴海外工作62.1萬人,較前一年大...

經發會聚焦「均衡台灣」 分6大區治理

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第三次會昨天登場,鎖定「均衡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指出,為縮小城鄉與貧富差距,現已規畫「六大區域產業...

卓揆:各部會爭取財劃法合理性 維護中央政策推動實力

行政院長卓榮泰12日召開第三次「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此次以均衡台灣為主題,根據國發會已擇定六大區域旗艦計畫,請各旗艦...

財部將增加還債 全年還本金額有望逾1300億元

今年稅收表現優於預期,中央部分預計將高出預算數約新台幣3500億至3700億元。財政部今天表示,會遵照立法院財委會主決議...

預告明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 屋頂型光電降幅2%至5%

能源署12日預告114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草案,太陽光電除小型屋頂的躉購費率持平外,其餘級距維持穩定降幅,並在小水力發電新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