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捷運石牌站月台驚傳隨機砍人!蔣萬安下令嚴辦:不容許暴力

捷運石牌站驚傳砍人案!約50歲傷者背部遭刺送醫 目擊乘客尖叫

北分署霸凌案隨前部長下台 黃玲娜今回鍋勞動部政次

【攀爬樂5-2】王一訢/我七歲姪子的靈魂拷問

對王一訢而言,攀岩不只是熱愛的運動,身心也因而抵達更深遠的地方。圖/魏道暄攝影
對王一訢而言,攀岩不只是熱愛的運動,身心也因而抵達更深遠的地方。圖/魏道暄攝影

一個日常午後的提問

看著電腦螢幕上全副武裝、命懸一繩的三人攀登小隊,我的思緒又被拉回玉山東峰北壁,扛著SONY FX3高畫質相機在那座破碎巨岩上,記錄一場動人心弦的攀登行動……因為整個人都專注在剪輯岩壁上拍回來的影像,絲毫沒有察覺背後匍匐靠近、精心策畫一場伏擊的小獸(我姪子),受驚嚇的我決定展開一場報復性的人獸搏鬥,姪子很快就被壓制在棉被叢中,一陣掙扎後,他終於奮力探出頭對我拋出靈魂拷問:「叔叔!你為什麼會想要綁著繩子去攀岩啊?」

第一次有關於攀爬的記憶,應該是還在讀幼稚園的時候,在舊家公寓的房間裡,嘗試攀爬燙衣板,想登上窗台看看外面的鴿子,結果摔了個狗吃屎。也許大多數人都有徒手攀爬的本能,並對於還看不見的事物存有好奇心。

一直是到大學畢業後,我才開始認識攀岩──這個影響現在的自己甚多的運動。

在這個快節奏、資訊爆炸的世代,要感受到「專注」幾乎可說是一件奢侈的事,我發現自己愈來愈難長時間專注在一件事上。第一次攀岩,是戶外雜誌社同事相約下班後一起去抱石,我驚喜地發現,這個要在岩牆上手腳並用保持姿態、保持不墜落、嘗試完成目標的運動,讓我感受到久違的極度專注,擁有這樣類似「心流」的狀態,為生活帶來真實的滿足感。

我享受攀岩的運動性,而攀岩對我來說也遠遠不只是一項運動。

攀岩,源自對登山風格的想像

最早的攀岩,其實只是一種登山策略、技能、風格,為的是登上難度更高的山岳,或是對一座山峰「原來可以登頂」產生想像。隨著登山者一次次刷新本來人類認為「不可能攀爬」的難度,攀岩一直到1970年才在法國被獨立出來,成為一項單項運動,是個非常年輕的運動項目。

我認識攀岩也是從對登山的想像開始,大概四年前,在網路上看到一篇相機品牌Nikon與高山攝影師小紘合作,在南湖南峰探勘、攀爬高山岩壁的攀登紀錄,他們嘗試在台灣實踐阿爾卑斯式攀登風格(見註解),不依靠登山步道、以攀爬垂直岩面的方式登頂。

●註:阿爾卑斯式攀登(alpine style),源自歐洲阿爾卑斯山區,有別於流行於喜馬拉雅山區勞師動眾曠日廢時的大本營登山風格,前者強調自主性、快速,強調登山的風格與過程勝於登頂的結果。

小紘從南湖南峰帶回來的影像記錄與文字,帶給我對登山新的想像,並開始期許自己往垂直維度精進。學習攀岩的過程中,我開始用不同的面相來觀察一座山峰,並開始在南湖南峰西壁、雪山南壁、玉山東峰北壁以攀岩的方式實踐不同風格的登山。

2022年,我獲得了一次在加拿大訓練登山、攀岩技能的機會,學習在台灣無法習得的攀登技能(種子計畫)。我們的導師,是旅居加拿大的台灣資深攀登者徐耀群,一位十八年前,在台灣攀登界落後世界一整個世代時,遠赴加拿大學習新技術深根的先驅者。原本,他準備將所學的攀登知識傳承下去。

靜默矗立的玉山東峰北壁。圖/魏道暄攝影
靜默矗立的玉山東峰北壁。圖/魏道暄攝影

重返巔峰北壁,記錄屬於台灣的攀登故事

遺憾的是,就在同一年,徐耀群於玉山東峰北壁嘗試攀登一條新路線時,意外墜落身亡。而種子計畫並沒有因此停止,接手擔任導師、傳遞火炬的任務,交給了耀群的加拿大籍摯友兼攀登夥伴Patrick Lindsay。

在加拿大受訓時,我在那座終年積雪的山頂,看到Patrick在留言鐵盒裡放進一張字條:"Hey Larry my brother……I’m here with your Taiwanese team……"

後來Patrick告訴我,他希望能來台灣攀登玉山東峰北壁,來紀念自己最好的朋友;同時身為記者與攀登者的我,決定開始記錄這個過程。

當初,因為對登山風格擁有不同的想像,我愛上了攀岩;因為開始攀岩,我認識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因為這個「橫跨東西方、超越生與死」的冒險故事,我開始做一件過去從沒想過的嘗試──拍攝並製作紀錄片電影《重返巔峰北壁》。

至於姪子的靈魂拷問,我會回答:「攀岩讓叔叔認識了很多很棒的人,帶我去了很多以前想不到的地方,豐富了我的生活!」

七歲的姪子大概還不會懂,但我由衷希望某一天,他也能找到一項這麼熱愛、啟發自己的運動。

●作者簡介:

王一訢,人與人之間存在著隔閡是源自不理解,我相信那道牆能因一篇報導或影像故事,而逐漸消弭。所以我選擇成為一位獨立記者、紀錄片導演,分享溫暖的文字與犀利的影像。

●看更多攀岩故事:

【攀爬樂5-1】陳婕寧〈當攀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攀爬樂5-3】諶淑婷〈兒子與我的向上練習〉(0408上線)

【攀爬樂5-4】古庭安〈母子間的龍洞平衡練習〉(0409上線)

【攀爬樂5-5】齊孝晨〈一不小心就爬了起來〉(0410上線)

🐶2025最新版「24小時動物醫院清單」大公開!

延伸閱讀

3天2夜大武山成年禮不登頂 參與學員「踩穩腳下步伐」

高雄夫妻清泉佛堂登山 尪疑失足摔落邊坡…消防集結搜救中

中鋼2工程師魂斷玉山 公司發聲明:深感遺憾惋惜

影/南投2天4山友罹難 許淑華致哀更喊話登山客

相關新聞

昔向前女友媽借500萬買房…男賣透天賺2千萬不滿被討獲利 反挨批吃相難看

近日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出現了一篇引發熱議的貼文。一名網友分享,自己剛賣掉一間透天厝,成交價高達3200萬,但卻遭前女友與其母親要求分一杯羹,理由是當初買這間房時,前女友的媽媽曾經出資500萬。

不給孝親費算棄養?律師解釋法律真相 網友意見兩極掀熱議

子女出社會開始工作之後,若沒有給父母「孝親費」,算是棄養嗎?這個問題引發社會熱議,對此律師蘇家宏拍片解答,明確指出「孝親費」並非法律概念,子女不給錢不能因此控告「棄養」。

角色對調!她被爸媽問到不耐煩 憶幼時突慚愧:他們真的老了

小時候常常都是長輩們教導我們許多事情,但隨著年紀增長,角色似乎對調了,例如長輩們會詢問各種科技方面的小問題。

【野上野下】包子逸/一刻值千金

早期街頭營業場所的堂號往往是門楣上的店名招牌,「堂」本有廳堂、居室之意,無論字形與聲韻,都得以讓人輕易想像某種莊重的空間...

已推甄上大學…高三女包辦家務月賺2.3萬 父讚:媲美專業人員

根據日媒「ほっとせなNEWS」報導,網友@nobita4989在社群平台X公開當年高三的女兒協助家務及發薪的經驗。照片中,一張裝有現金的薪資袋及詳細計錄工作時數和薪資的表格,記錄了女兒透過家事勞動換取報酬的努力與成長,引起網友大讚「真是個溫暖的職場」、「這種家庭真棒」。

月薪7萬仍不選?他疑惑外送員遭女生嫌棄 眾人點頭:超危險

外送業近年隨需求興起,一名網友卻納悶為什麼女生都不願跟外送員在一起。他在Dcard以「外送員似乎是被眾女生嫌棄的職業」為題,表示明明也有高薪的外送員,然而不論是現實或是網路都可以察覺這職業似乎是扣分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