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80年 五馬圖將首現故宮
中國北宋著名文人畫家李公麟所繪「五馬圖」有「神品」之譽,曾奇異失蹤八十年,二○一九年突然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現跡,高超畫藝獲學者讚為改寫中國乃至日本等東亞繪畫史。今年故宮慶成立百年,「五馬圖」將首度來台,在十月的「千年神遇—北宋西園雅集特展」展出,這也是該畫赴日百年後首次到海外。
李公麟是進士出身,擅畫人物、佛道像外,畫馬也非常出名,又以「五馬圖」歷程最傳奇。故宮副院長余佩瑾說,該畫曾出現在早期出版品,後來突然消失,大家都不解其去向,直到東博「顏真卿特展」展出,才知它還存世。
「五馬圖」當年從中國到日本歷程複雜,曾出版「李公麟『五馬圖』」專書的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板倉聖哲在「物見」一書指出,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一九二一年造訪北京時,曾在宣統皇帝溥儀的老師陳寶琛家中見到該畫,但之後陳寶琛的外甥劉驤業,趁清朝政權崩解的混亂之際,將該畫帶到日本。
板倉聖哲指出,昭和三年(一九二八)紀念昭和天皇登基舉辦的展覽會上,「五馬圖」首次在日公開亮相,兩年後由日本實業家末延道成買下,但不久後,該畫就消失在台面,只能透過早年的黑白珂羅版(經攝影翻拍後再由人工修版製作的印刷工藝)複製品一窺樣貌。
五年前「五馬圖」驚現東博,板倉聖哲形容,當時看見該作時,雙手顫抖、瞬間渾身出汗,因為已無藝術史研究者曾親見此畫。他指出,該畫最特別的是寫實與寫意兼具,例如白描畫法是繼承唐代以來畫馬的寫實傳統,乾擦筆痕線條表現出的動態感等則凸顯北宋文人畫的寫意特質。
對日本繪畫史而言,板倉認為「五馬圖」也具重大意義。他指出,鎌倉時期的「隨身庭騎繪卷」(繪於十三世紀)在賦彩部分可辨識出與「五馬圖」相通,很可能作者見過宋代類似作品,才依循此「型」創作。
至於它為何二○一九年才重新現身,板倉認為與近年中國古畫市場狂飆有關,刺激了許多早期傳入日本、之後下落不明的畫作相繼重見天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