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翻譯器出包!日記者1提問陸客秒尷尬 台網友一聽全笑倒:比人還兇

「清算非對付在野好辦法」 陳水扁曝大罷免若成功最後悔的人是他

憲訴法說明會提意見 葉慶元:憲法法庭揭心證恐淪立法或行政權工具

立法院訴訟代理人葉慶元主張,憲法法庭對重大政治議題揭露心證,並做成實體威權決定,長此以往將使司法權淪為立法權或行政權的工具,不合權力分立憲法原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訴訟代理人葉慶元主張,憲法法庭對重大政治議題揭露心證,並做成實體威權決定,長此以往將使司法權淪為立法權或行政權的工具,不合權力分立憲法原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51人年初聲請憲法訴訟法法規範憲法審查與暫時處分,憲法法庭尚未決定是否受理,但今公告定5月12日下午2點行說明會,並請關係機關立法院陳述意見。台北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黃銘輝認為,本案應該堅守違憲審查方法論的紀律,加上對台灣政治演進的過程,長期觀察歷史脈絡,作合憲性評價。

立法院訴訟代理人葉慶元主張,憲法法庭對重大政治議題揭露心證,並做成實體威權決定,長此以往將使司法權淪為立法權或行政權的工具,不合權力分立憲法原則。

憲法法庭羅列出10點「待說明事項」,包括法律案三讀程序決議前,主席是否應主動徵詢在場的立法委員有無異議,或由在場委員主動提議全案付表決,主席才有義務將全案付表決?三讀程序可否採「無異議通過決議」?如何確認在場委員已無異議通過等。

葉慶元出具意見,認為基於國會自律原則,立法院本有一定程度的裁量空間,可以自行決定討論方式及表決程序,憲訴法的立法過程符合憲法法庭於去年度憲判字第9號判決中所揭示的「公開透明原則」及「討論原則」,民進黨團僅因未能實現所期望的政治目標,即指摘立法程序有重大瑕疵,欠缺正當理由。

葉也說,同號憲判也明確肯認「舉手表決」仍符合公開透明原則,判決指出「本次法案之議決係採舉手表決方式,雖不若表決器或點名表決得以逐一顯示贊成與反對者之名單,惟亦非全然匿名的無記名表決。」人民仍可依立法院議事錄中,各黨團的程序行為及其對議案所表達的立場,推知所屬立委表決意向,儘管立法程序或存瑕疵,難認完全違背公開透明原則。

因本案涉及憲法明文賦予行政權與立法權的權利,葉慶元認為司法權不宜介入判斷,應把它當成「政治問題」,作成不受理裁定。

葉慶元提到,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提釋憲,實質爭點為總統與立法院間有關大法官提名人選的人事同意問題,憲法劃歸於總統及立法院的憲法權力,自始與司法權無關,執政黨不得在未克盡提名義務的前提下,任意訴諸憲法訴訟以解決本該留予憲法機關依政治方式解決的問題。

另名訴訟代理人黃昱中認為本件聲請暫時處分,不合憲訴法第43條第1項「為避免憲法所保障之權利或公益遭受難以回復之重大損害,且有急迫必要性,而無其他手段可資防免」規定,應予駁回。

黃銘輝出具專家諮詢意見書,認為依據憲法上的民主國原則與權力分立原則,議會內部立法程序是否依照議事規則進行,原則上應由議會本身依自律原則加以判斷,只要程序未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且無重大且明顯違反法律成立基本規定之瑕疵,司法機關應尊重立法機關自主決定。

司法 憲法法庭 立法院

延伸閱讀

民進黨團憲訴法釋憲案 憲法法庭5/12舉行說明會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聲請憲訴法釋憲 憲法法庭512行說明會

美最高法院宣布 聽取出生公民權口頭辯論

死囚黃麟凱1月16日伏法前急聲請大法官暫時處分 憲法法庭不受理

相關新聞

再喊話倒閣 蔣萬安嗆:檢察官為何不搜吳釗燮辦公室?

國民黨台北市長蔣萬安晚間赴北檢聲援「戰獨裁」活動,並喊出倒閣;蔣萬安上午參加北投區里長座談受訪,針對國民黨台北市黨部被搜...

如何看柯文哲案?陳水扁露出謎之微笑:似曾相似

前總統陳水扁今天受凱達格蘭學校邀請,以「台灣民主的韌性與轉型」發表公開演講。被問及柯文哲案,是否認為檢方起訴證據薄弱,陳...

陳水扁:民主要包容 清算絕非對付在野的好辦法

前總統陳水扁今天受凱達格蘭學校邀請,以「台灣民主的韌性與轉型」發表公開演講。談到當前朝野對立嚴重,該如何化解?陳水扁表示...

罷藍委團體借「進擊的巨人」名言喊:海的另一邊是敵人

罷免國民黨立委團體今號召上凱道,「反共護台大集合」。現場喊出有2萬5千人與會。主持人引用動漫作品名言,指海的另一邊是敵人...

民進黨大罷免二階受挫 祭最後王牌「芒果乾」催仇恨值

台北市長蔣萬安拋出倒閣議題,綠營內意見分歧,儘管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至表歡迎,支持倒閣,但民進黨人士指出,傾向不呼應倒閣仍是黨內多數意見,主因之一為透過大罷免、補選來翻轉國會席次,比起解散國會重選更有把握。

高雄雙罷劫 陳其邁支持檢調:死人連署非常奇怪

高雄雙罷劫領銜人朱磊及黃晃枝、負責人徐尚賢涉嫌偽造文書及違法選罷法,遭移送高雄地檢署列被告,目前黃、朱均以調查完離開,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