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河好如初」設計思考/守護河川 年輕人上生態課

昨天在「河好如初」設計思考的工作坊中,吸引了來自台灣南北的大學生跟高中生,他們有人親近水岸,也有人從小被父母告誡要遠離河邊,如今齊聚一堂,守護河川成為他們共同的信念。以下是他們對河川的想法。
吳家敏(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生態組):我們系館就在東大溪旁,以前溪水品質很差,但整治後狀況改善很多,現在甚至可以看到魚、昆蟲、海藻,還有鳥類,水質清澈許多,我也實際參與東大溪的生物調查。這次參加設計思考工作坊,希望能跟不同科系、不同學校的同學交流生態觀點,也想把這次的經驗融入即將開始的大四畢業論文,未來也希望能將所學應用在環境改善。
張博鈞(逢甲大學水利系):小時候媽媽常提醒我不要太靠近河邊,說河邊很危險、看起來髒兮兮的。長大後才了解,其實河川變成這樣,是因為長期缺乏管理與照顧。我既然選了水利系這個領域,就不應該只是學課本上的東西,還要真的了解問題、想辦法改善,讓河川不再是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而是可以安心親近、共同守護的空間。
林齊家(中山女高):我們每天用水,河川離我們那麼近,很多人卻從來沒仔細想過河的問題。工作坊讓我第一次接觸到「生態多樣性」這個概念,過去只知道水汙染,沒注意到河流裡的生物也會受到影響,今後會更深入思考生活中跟水有關的問題。
林心誼(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我小時候住在台中南屯區,經常和朋友到黎明國小附近的溪流裡捉吳郭魚,其實那條溪有點髒臭。長大後到日本沖繩玩,看到他們的河流很乾淨清澈,居民也會主動去撿垃圾。改善河川環境,不只需要政府介入,還是需要民眾有保護河川的想法,然後自主地去愛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