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金廈泳渡喊卡引爆爭議 中央疑統戰意味下令停辦

第12屆金廈泳渡金廈泳渡去年在小金門雙口海灘登場,兩岸共100支隊伍,200位全球華人比拚泳技,場面壯觀,氣氛熱烈。資料照片(記者蔡家蓁/攝影)
第12屆金廈泳渡金廈泳渡去年在小金門雙口海灘登場,兩岸共100支隊伍,200位全球華人比拚泳技,場面壯觀,氣氛熱烈。資料照片(記者蔡家蓁/攝影)

一年一度的兩岸體育盛會「金廈泳渡」活動即將於本月26日登場,開辦在即,卻傳出中央覺得統戰意味濃厚,要求金門縣府停辦,消息傳出後,引起兩岸嘩然,不少體育界人士都對政治力介入體育交流表示忿忿不平,對此,金門副縣長李文良低調表示,一切等收到正式公文,才能對外做說明。

兩岸唯一由雙方官方合辦的游泳賽事—金廈泳渡~全球華人接力公開賽活動,今年邁入第13屆,16年來除了疫情停辦3年外,年年舉辦,這不僅象徵著金廈兩門深厚的情誼,也彰顯出兩地人民共同「追求和平」的願景;活動每年約有200位選手參賽,以兩人一組接力方式,完成泳距約7千公尺的金廈泳渡,單數年是由廈門椰楓寨游向金門雙口海灘,雙數年則反向。

近期傳出中央認為活動有「統戰」意味,加上當天逢立委大罷免案投票,要求縣府停辦,這是首次人為因素停辦。據了解,縣府與金門體育會一直到6月底才得知訊息,隨即在前日由李文良率隊前往陸委會拜會,希望有所轉圜。

李文良表示, 金門地處特殊,尤需深化兩岸交流,希望活動能在不違反相關法令情況下, 照常舉辦,但一切等收到正式公文再說。

金門縣體育會理事長歐陽儀雄證實確有停辦消息,目前還沒有收到正式通知,一切以收到陸委會正式公文為準,雖很無奈,但遵照中央指示。

有體育界人士表達不滿說,中央既然不准,為何不早說,現在只剩下20幾天,包括選手的機票、船票、金廈的飯店住宿等都已付款;此外,參加者很多都是國內頂尖選手,除了為此戰退掉其他比賽與訓練外;為贏得佳績,大家先前也都訓練好久,就為了在此一戰,得知活動取消,不少人難掩失望。

議員吳佩雯表示,金廈泳渡早已成為兩岸指標性體育活動,強調「體育應回歸專業,政治不該干預」;她期盼能透過協調持續舉辦,維持兩岸良性交流。

議員董森堡則指出,泳渡活動籌備期長,涉及報名、通知選手、安排人力等眾多行政程序,中央若有意見應盡早提出,避免臨時喊卡導致各方措手不及。他建議縣府持續與陸委會協調,尋求轉圜可能,維護選手信譽與體育活動的延續性。

也有金門民眾表示,金廈泳渡是兩岸重要的體育交流活動,若因政治考量而停辦,令人遺憾,也擔憂未來小三通是否也可能受到波及。

第12屆金廈泳渡金廈泳渡去年在小金門雙口海灘登場,海基會副董事長羅文嘉(左六)、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左五)等重要人士都出席開幕活動。資料照片(記者蔡家蓁/攝影)
第12屆金廈泳渡金廈泳渡去年在小金門雙口海灘登場,海基會副董事長羅文嘉(左六)、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左五)等重要人士都出席開幕活動。資料照片(記者蔡家蓁/攝影)

陸委會 金門 小三通

延伸閱讀

兩岸體育盛事金廈泳渡突喊卡 陸委會這麼說

【即時短評】金廈泳渡喊卡 泳士破浪千里卻游不過政治暗流

高雄永旭慈善協會捐金門救災指揮車 致詞當場又再捐一輛

金門秘境時光機登場 三大軍旅遊程穿越歷史風光

相關新聞

補交除籍證明惹反彈 陸委會:保障陸配在台身分安定

政府要求約1.2萬名在台定居的原陸籍人士補件「喪失原籍證明」,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人民民主黨今天表示這是荒謬擾民的政策...

罵爆賴清德!中共御用評論連番怒轟

在兩岸關係高度緊繃、國際情勢急遽轉變的背景下,中共喉舌《人民日報》評論員「鍾一平」,自賴清德就任台灣總統翌日即發表第一篇重砲評論,在13個月中撰寫八篇對準賴清德的政治攻擊評論文。

中共深層焦慮?黨媒喉舌如何建構賴清德的負面意象

中共傳媒評論員鍾一平在2024年5月至2025年6月間,針對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發表八篇評論文章,反覆使用「國家分裂」「勾結外部勢力」「背叛中華文化認同」等十二種負面意象,從國家認同、國際關係與文化身份等層面發動多面攻擊。這些言論不僅展現意識形態上的「文攻」,更折射出北京面對當前台灣局勢時所積累的深層挫折感。

兩岸青年峰會 北京推對台交流 宋濤再喊堅決反台獨

兩岸青年峰會三日在北京中關村開幕,中共政治局委員兼北京市委書記尹力指出,盼攜手促進京台交流交往,推動兩岸青年常來常往,擴...

廣角鏡/潮玩卡牌展開幕 風靡上海

二○二五千島QDF潮玩卡牌展四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隨著Labubu的爆火,潮玩受到愈來愈多消費者青睞。展覽匯集潮...

陸對歐白蘭地徵5年反傾銷稅 軒尼詩等34家酒商豁免

中歐貿易談判已有初步進展,中國大陸昨天宣布,裁定歐盟的進口白蘭地存在傾銷,將自五日起徵收百分之卅不等的反傾銷稅,為期五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